亳州市蒙城县立仓镇积极谋划黑臭水体治理计划,采取深入开展排查、积极申报治理资金、有序开展整治等措施,扎实推动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目前,投入资金约4千万元,治理黑臭水体河道30条,实现乡村面貌换新颜,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是深入排查,制定计划。为持续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改善人居环境,蒙城县立仓镇扎实推进黑臭水体排查工作,并逐一建档立卡,谋划治理方案。对30道黑臭水体河道纳入整治清单,督导责任单位按序时进行治理,逐步实现农村黑臭水体变“碧水清波”。
二是精准措施,规范整治。根据《蒙城县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方案》要求,对污染成因简单、易于整治的,立行立改,随改随清。对难以整治的,采取清淤疏浚等措施,系统治理。同时,常态化开展问题排查整治,不断补充实施“一体一策”。截至目前,完成30条黑臭水体河道治理任务,成效惠及立仓镇4个村(社区),得到群众纷纷点赞。
三是严格考核,源头预防。围绕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成立考核小组,采取现场拍照、抽查资料等形式,对22个村(社区)采取月考核制度,进一步压实村级监管责任。完善生活垃圾“五级”运转处理体系,狠抓畜禽养殖等行业企业综合整治,从源头上把控企业污水达标排放和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预防污染河道水体。目前,农村环卫保洁市场化率达100%,畜禽养殖场存在问题完成整改率100%。
四是常态监督,长效管理。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发挥基层河长职能作用,坚持治、管、护同频共振,“水、陆、岸”同步治理,确保长效监管机制落实到位。将管理“触角”向村沟塘延伸,引导群众参与黑臭水体治理,养成良好的生产生活方式。将属于河道类型的黑臭水体整治纳入河湖长制日常管理,及时打捞和清除河岸旁、河道内的垃圾、浮草树枝等杂物,保障河畅、水清、岸美。
文:马文照 刘西联 亳州市蒙城县生态环境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