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护航"十四运"顺利举办,学习贯彻"南阳实践"经验,保障灞河水质安全,9月1日下午,由西安市突发环境事件指挥部、"十四运"执委会城建组主办,西安市生态环境局、蓝田县政府承办的西安市2021年突发环境事件(灞河水污染)应急演练在灞河上游开展。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张育奎、西安市政府副市长杨建强莅临指导。共有19个市级单位、4家区县政府、9支政府救援队伍,6家大型重点企业救援队伍共200余人参加演练。
演练以灞河上游蓝田县境内危化品车辆侧翻泄漏导致灞河水污染为背景,蓝田县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开展前期处置,指挥部经研判后决定启动《西安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十四运会和残特奥会浐灞河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予以应对。
演练共设9个演练科目,23项演练内容,分别在10个场地设置情景。模拟河流污染跨度23公里,设置6个处置点位,4个监测点位。市级相关部门联合蓝田县政府全力控制消除污染,灞桥区、浐灞区、港务区做好警戒监测和跨界应急准备。1号处置点重在截断污染源,控制污染总量;2号处置点重在截断上游来水,减少河流水量;3号处置点洼地蓄污;4号处置点筑坝截污;5号处置点拦油索、活性炭技术降污;6号处置点喷淋催化剂化学降污。同时,在辋峪河薛家村便桥至辋峪河大桥一段设置四个监测点持续监测,辋峪河大桥液压坝前采用无人船监测。
演练突出了控制污染源、截断污染团、拦截吸附、洼地排污、液压坝截污、水利降污等处置措施,运用了无人机、无人船、收油机、钢管坝等多种先进装备和技术,各单位行动迅速、配合密切,表现出了良好的应急救援能力和专业水准。强化上下游联动,下游灞桥区、浐灞生态区、国际港务区生态环境部门分别在入境处设置监测点持续监测。本次演练达到了练指挥、练程序、练协同、练响应的目的,提高了决策、指挥、处置、响应能力。
本次演练达到了预期目的,起到了以演代战、以演备战的良好效果,验证了相关预案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检验了西安市环境应急救援能力以及部门协同配合作战能力,锻炼了队伍,积累了实战经验,为"十四运"顺利召开提供坚实的生态环境保障。
(图文/崔鹏宇 张炳坤 凤彦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