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州生态环境执法始终围绕落实优化营商环境要求,将“双随机、一公开”作为生态环境执法监管的基本手段和方式,科学配置监管执法资源,聚焦发现和打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全面提高生态环境监管执法效能。
一是动态完善“一单两库”。完善随机抽查事项清单,明确抽查主体、抽查内容、抽查比例、抽查方式等要素。明确专人负责动态更新“污染源库”和“执法人员库”,对被检查对象的存续变动信息及时修改和补充,对执法人员的调整动态管理。目前,全州污染源信息库共有企业1014家(其中重点污染源89家、一般污染源925家),信息完善率均达100%。上半年,全州共抽取“双随机”检查污染源422家。
二是切实加强规范化检查。通过移动执法系统随机抽取季度检查任务,要求全州执法人员必须规范使用移动执法系统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检查,现场检查时,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进行,杜绝选择性执法,每次检查必须当场使用移动执法系统制作监察记录等,每季度在完成“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任务后,主动将检查内容、结果通过局门户网站进行公示。
三是严肃整改查处问题。对季度双随机检查任务进行跟踪问效,每季度州局向县市分局正式交办检查发现的问题线索,督促落实环境问题整改,严格实行销号管理,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切实履行属地监管职责。截止目前,全州通过污染源“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抽查已督促整改完成39个环境问题。
四是强化信用分级监管。在“双随机”监督抽查工作中,探索将抽查比例频次、被抽查概率与抽查对象的环境信用等级、风险程度挂钩。在制定“双随机”任务时,对于环保诚信和信用良好企业,减少抽查比例或采用非现场执法监管模式,做到无事不扰。对于环保信用警示或失信企业,列入重点督查对象,提高检查比例。通过分级分类精准化环境监管,合理配置、统筹环境执法资源,有效形成环境监管合力。
下一步,将秉持执法与服务双管齐下的原则,科学制定抽查计划,联合相关科室开展双随机抽查检查,并积极参与其他部门联合随机抽查,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同时,加强对执法人员规范使用移动执法系统等平台的指导,进一步完善抽查对象名录库和执法人员名录库,提高“双随机、一公开”执法监管的质量和效果。
供稿:恩施州生态环境局田雪娇、谭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