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 全面落实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精神”系列新闻发布会生态文明建设专场在长沙举行。湖南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刘群作相关情况介绍。
近年来,湖南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和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省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
新发展理念牢固树立。湖南省出台碳达峰碳中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重大文件,开展省环保督察、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洞庭清波”、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等一系列专项行动,牢固树立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全省以“一江一湖四水”为重点,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推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
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2年,全省147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到98.6%,比2017年提升10.3个百分点。永州、张家界、邵阳、怀化等4个城市水环境质量排名进入全国地级城市前30位,数量和排位均创历年新高。
2022年,全省PM2.5平均浓度为34微克/立方米,比2017年下降12微克;全省空气优良率为87.6%,比2017年提升6.2个百分点。今年1-9月,全省147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到98.6%,空气优良率为89.8%,PM2.5平均浓度为34微克/立方米。
绿色发展稳步推进。2022年,全省单位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7.8%,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在经济持续增长、产能持续提升的前提下,实现了能耗持续降低、污染物排放持续减少。截至2022年底,全省已累计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136家,绿色园区13家。其中,岳阳市获批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郴州市获批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湘潭市入选全国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湖南获批全国绿色建造试点省。
自然生态系统稳定向好。2022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59.98%,森林蓄积量达6.64亿立方米,湿地保护率稳定在70.54%。累计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21个,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7个。
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和加强。洞庭湖江豚数量由2017年的110头增加到2022年的162头;洞庭湖麋鹿成为我国目前最大的自然野化种群;2022-2023年度洞庭湖越冬水鸟达37.83万只,数量较2015年增加了1.5倍,珍稀濒危物种黑脸琵鹭时隔五年再次现身洞庭湖。
环境风险有效化解。推进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治,全省32个在用市级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加强医疗废物、医疗废水监管,确保医疗机构及设施环境监管和服务100%全覆盖。扎实开展防范化解生态环境风险“利剑”行动,聚焦重金属、受污染耕地、危险废物、饮用水水源地等重点领域,全面组织生态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建成省生态环境监控中心,实现24小时在线监控,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治理水平不断提升。湖南省委、省政府出台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规定等一批规章制度,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巡视、审计、督查、绩效考核、真抓实干等重要内容;出台洞庭湖、湘江、东江湖、饮用水、长株潭绿心保护条例,实施土壤法、固废法办法等地方性法规;制定城镇污水处理厂、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水产养殖尾水等地方生态环境标准;建立健全排污许可制、生态环境补偿、生态损害赔偿、企业环境信息公开、有奖举报等制度机制,逐步构建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文图/李璐 肖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