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20日,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总队对位于门头沟区506厂马路对面的国道109高速公路项目三工区进行检查,发现约500立方土石方覆盖不全,洒水不及时,扬尘明显。

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总队已要求该工地立即整改,并将线索移送属地,持续跟进整改。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六十九条规定,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工地设置硬质围挡,并采取覆盖、分段作业、择时施工、洒水抑尘、冲洗地面和车辆等有效防尘降尘措施。《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第八十二条规定,施工单位应当对施工现场内主要道路和物料堆放场地进行硬化,对其他场地进行覆盖或者临时绿化;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出口处应当设置冲洗车辆设施;施工车辆经除泥、冲洗后方能驶出工地,不得带泥上路行驶。

北京PM2.5来源中,大约有16%来自扬尘,包括施工扬尘、道路扬尘、裸地扬尘。其中,施工扬尘是北京扬尘的主要来源。

在施工工地土石方作业等阶段,如不采取抑尘措施则会直接产生大量扬尘,并散逸到工地外。从工地驶出的渣土运输等车辆如果清洗泥土或密闭不到位,其所携带的泥土和遗撒的渣土等也将转移到工地外。这些散逸或转移的尘土不仅会影响到工地周边的环境,而且也会成为道路扬尘和其他扬尘的主要源头。

为避免施工扬尘转化为道路扬尘,将施工扬尘"扼杀在摇篮里",北京市采用"人防"与"技防"结合的方式,精准治理扬尘污染。对施工工地设定了"六个百分之百"要求,包括施工工地周边100%围挡,物料堆放100%覆盖,出入车辆100%冲洗,施工现场地面100%硬化,拆迁及土方工地100%湿法作业,渣土车辆100%密闭运输。

同时细化不同行业施工工地扬尘管控机制,建立全市扬尘视频监控平台。推广"天幕"全密闭施工,印发"绿牌"工地管理办法,鼓励和引导施工单位绿色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北京市生态环境部门将突出"精准、科学、依法"执法,持续深化"一微克"行动,与各部门密切配合,进一步加大各类扬尘污染源的执法力度,做精做细做实扬尘管控工作,营造执法高压态势,促进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近年来,北京市持续提高扬尘精细化治理水平,把握扬尘污染治理规律,加强执法,严厉打击扬尘管控措施落实不到位等违法行为。北京市工地相关单位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和《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的相关规定,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扬尘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