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漯河市生态环境综合执法支队党支部提升政治站位,始终把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作为推进“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的重要抓手,同部署、同推进,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善于运用科技利器,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用实际行动守护疫情期间环境安全。
善于运用科技手段,强化督导检查,确保“静下来”措施落到实处
为加强城区社会面人员管控,有效遏制疫情传播,按照市疫情防控指挥部要求,漯河市生态环境综合执法支队党支部闻令而动,发挥专业和装备优势,迅速成立社会面管控无人机巡查专班,协助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抓好社会面管控。工作专班抽调无人机飞行能手8人,组成4个小组,利用装备的4台多旋翼无人机不间断对城区各个小区、城中村等人员密集区域进行空中巡逻,并对人员聚集、违反疫情防控现象进行抓拍,利用无人机携带的喊话器进行告诫劝返,有效减少社会面人员流动,并将存在问题及时反馈给市疫情防控指挥部。自4月17日开始,共出动人员140多人次,检查点位205个,发现问题点位124个,所有问题都通过媒体曝光向社会公布,起到了良好的震慑效果,积极促进漯河“静下来”。
聚焦主责主业,紧盯敏感部位,确保疫情防护工作效能落实在一线
本轮疫情暴发以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漯河市生态环境综合执法支队党支部抽调得力人员成立医废处置督查组,全面贯彻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的部署安排,扎实做好医疗废物收集、暂存、转运、处置等监督管理,确保疫情防控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应收尽收、应处尽处、规范处置。
强化医疗废物综合管理和规范处置检查,督查组加大现场督导检查频次,突出做好查死角、查盲区,查关键细节、查重点环节,确保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暂存、转运、处置全过程安全规范。4月2日至今,共出动70余人次,检查核酸检测点262个(次),污水处理厂12家,医院5家,隔离点13个;指导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共计处理医疗废物684.33吨,其中隔离点、发热门诊产生涉疫废物561.19吨,核酸检测医废19.2吨,全市一般医疗废物103.94吨;各点位均能严格落实医疗废物管理各项管理要求,全部医疗废物得到规范收集、及时转运。
强化疫情期间污水处理厂执法检查,借助无人机航拍加强非现场执法手段运用,及时取得第一手信息,了解相关企业的真实情况,开辟“天地空”一体的智慧监管模式,执法检查覆盖全市18家污水处理厂,发现和纠治各类环境隐患22个,有效的保证了疫情期间漯河市水环境安全。
党建引领全员参与,生态绿化身志愿红,确保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凸显在一线
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党支部靠前指挥,多措并举,让党支部的作用发挥在抗疫阵地上。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漯河市生态环境综合执法支队党支部闻令而动,立即成立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队,承担源汇区戏楼后街小区24小时卡点任务,全体党员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严格执行疫情防控措施,确保疫情防线不松动。积极参与郾城区森林湖小区核酸检测点志愿服务,漯河市生态环境综合执法支队志愿者总是第一批去,最后一批返回,维持现场秩序,保证了现场秩序有条不紊。漯河市生态环境综合执法支队党支部积极响应“双报到”机制,引导和号召党员到所在社区报道,明确战斗阵地,亮明工作身份,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毫不退缩的战斗姿态,冲在抗疫的第一线,帮助所在社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疫情一日不除,战‘疫’一日不止,我们向党旗宣誓,以更加严谨的作风,更加精湛的业务能力,勇挑重担展铁军风采,坚毅前行,永不懈怠,直至打赢!”这是漯河市生态环境综合执法支队全体党员的心声。
下一步,漯河市生态环境综合执法支队将继续以“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为抓手,内强素质外塑形象,聚焦急难险重任务,强化责任担当,扎实推进生态环境执法工作,为建设一支“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敢担当,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生态环境保护执法铁军不懈努力。
(文/漯河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支队 郑延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