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安市生态环境局坚持“稳增长,促发展”工作总基调,将环评“放管服”改革作为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持续优化环评审批服务工作措施,关口前移、主动服务,全程跟踪、创新推动,加速推进重点项目环评审批,助力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全面提速。

四川信敏慧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计划在广安经开区投资15亿元,建设生产3000吨高纯化纳米碳管、5万吨锂电用导电浆料及18万吨NMP溶剂项目,是园区重要的延链、补链、强链项目。为确保该项目有序推进、帮助企业尽快投产,广安市生态环境局积极主动为企业提供贴心、暖心服务。项目环评获批后,企业赠送了“高效服务办实事,情系企业解急忧”锦旗,感谢广安市生态环境局在项目选址及环评文件编制、评估、审批全过程中给予的指导和帮助,也成为生态环境部门服务发展的一个缩影。

一是提前介入,全方位提供指导服务。广安市生态环境局在项目招引环节即提前介入,明确专人协调跟踪,做到周末及节假日“不打烊”,提供“一站式”“保姆式”服务,建立“行政+专家”服务模式,指导企业在充分论证基础上“瘦身简化”符合性和可行性分析,加速环评文件编制。同时,落实“规划—招商—准入”生态环境全流程会商预审机制,依据《广安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会商预审办法(试行)》,组织专家通过函审的形式预审了项目环评文件,强化技术支撑,解决疑难问题。近年来,广安市已累计完成9个专项规划会商会审,组织对91个招商和入驻项目开展预审服务。

二是创新举措,全流程提升审批质效。指导项目业主通过“全程网办”在线提交环评审批申请,考虑项目民生保障、上市募投等时间紧张的具体情况,按照环评“三个一批”加快推进要求和广安市优化“两个环境”的创新举措,为项目环评开辟“绿色通道”,在环评次要资料不全时予以“容缺受理”。同时,面对辖区暂无挥发性有机物存量替代指标的实际,采取全市预算分配、统筹调剂方式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并承诺在拟批准公示结束时,如调剂手续尚未签署完毕可予“容缺审批”。通过创新会商预审、容缺审批、打捆审批、承诺制审批、搭车审查、总量指标预算、畅通绿色通道等一系列新举措,广安市生态环境局先后对信敏惠电子专用材料循环利用生产等5个项目实施容缺审批;高效完成家居制造、机械加工等行业20余家企业环评打捆审批;为18个重大项目总量替代指标实行预算分配,化解优质项目总量需求困局;为23个重大项目、民生项目开辟环评绿色通道,含技术评估时间在内,最短15个工作日完成环评批复。

三是强化保障,全过程护航重点项目。坚持“决不能一批了之”的工作思路,广安市生态环境局建立重大项目环评服务保障清单,持续为企业提供跟踪服务和技术指导,督促落实好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确保环评批复的环境治理、管理措施落实到位。在信敏惠项目建设过程中,重点关注原料来源保障情况和环保设施规范建设情况,对不可避免的变化,生态环境部门一如既往在政策咨询、手续完善、技术指导方面提供帮扶指导服务。得益于环评高效审批,信敏惠项目及时募集融资3亿元,已完成土建施工,计划于今年9月投产。

广安市生态环境局不断总结创新举措,将分散在政务服务、优化营商环境、廉洁从政方面的相关管理规定进行了集中和强化,印发《广安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优化营商环境及廉洁规范审批规定》,制定环评审批事前咨询、会商、预审,事中受理、审查、审批,事后监督、复核、查处等15条全流程优化营商环境措施和5条廉洁审批规定,明确环评审批中29个“不得”突破的原则和底线,全过程护航重点项目落地建设,营造“营商+生态”双优环境。


来源:广安市生态环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