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银昌,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向霆担任主发布,通报了关于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无废城市”共建的相关工作情况。发布会还特别邀请了四川省和重庆市各部门相关领导参加。

据通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四川省固体废物产生量快速增长,位居全国前列。全省每年产生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约1.6亿吨、农业固体废物约2.4亿吨、工业危险废物约500万吨、医疗废物约6万吨、大中城市生活垃圾约1600万吨,“十三五”期间建筑垃圾产生量约2.1亿吨。

会议表示,2022年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从夯基垒台迈向整体成势的关键年。为深入贯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决策部署,协同推动“无废城市”共建,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无废城市”共建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对“十四五”期间川渝两地“无废城市”共建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指导意见》明确,川渝共建“无废城市”,涵盖十大任务,以制度改革作为核心,由固体废物入手,聚焦工业、农业、建筑业、生活四大领域发展模式问题,围绕理顺各类固体废物全过程管理体制机制,从强化制度、技术、市场、监管、全民行动“五大体系”建设开展路径探索。

近年来,川渝两地深入落实联防联控机制,深化拓展危险废物跨省市转移“白名单”制度,联合打击固危废非法跨界转移、倾倒等违法行为,携手共护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取得了积极进展,为全面推进“无废城市”共建创造了条件。

会议还强调,“无废城市”是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无废”并不是没有固体废物产生,也不意味着固体废物能完全资源化利用,而是指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新模式。

李银昌表示,“无废城市”将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需求融入社会治理、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升级、公共意识提高和思想文化建设的各个层面,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目前,重庆中心城区11个区、四川8个市正在抓紧编制“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下一步,四川省、重庆市将加强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无废城市”共建的统筹指导,确保“无废城市”共建工作落到实处。


(文图/丁枢 康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