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重点河流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响应能力,充分检验“一河一策一图”环境应急响应方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推动“以空间换时间,以时间保安全”的“南阳实践”经验在贵州黔南落地见效,8月30日,贵州省生态环境厅、黔南州人民政府在福泉市开展突发环境事件联合应急演练,黔南州人民政府副州长秦扬远和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罗鸿翔分别对演练进行了启动和总结,生态环境部应急中心三处处长刘彬彬对演练进行了点评。贵州省各市(州)生态环境局,黔南州有关部门,福泉市人民政府相关负责人现场观摩。本次演练省、州、县共35余家单位和企业联合参演,现场220余人参与演练。

重安江是清水江左岸一级支流,起源于黔东南州麻江县,流经黔南州福泉市,出境后进入黔东南州黄平县,干流黔南州境内长度约64km,穿越黔南高新区(化工园区)。黔南州高新区拥有较大及以上环境风险等级企业40余家,大部分企业紧邻河流,加上近年来极端天气多发频发,加大了重安江流域的环境风险防控难度。为进一步提升重安江流域环境应急响应能力,防范跨界污染事件发生,黔南州组织编制了《黔南州重安江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一河一策一图”环境应急响应方案》。本次演练是复盘总结2023年福泉市发财洞含磷污水在极端天气条件下泄漏造成黔南州、黔东南州境内重安江河段总磷超标的突发环境事件。演练目标设定尽力保障事故点下游9.7km处凤山桥边国控断面达标,污染团坚决不进入下游34.7km的黔东南州境内,避免造成跨市界水污染事件。险情发生后,福泉市、黔南州人民政府相继启动突发环境事件Ⅳ级、Ⅲ级应急响应,组织生态环境、应急管理、农业农村、水务、公安、消防、气象、水文等部门迅速赶往现场参与处置,同时将情况上报贵州省生态环境厅请求支援。最终,在全体处置力量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封堵漏点、构建吸附坝、絮凝沉淀、跨区域多级电站库容联调等措施实施截流降污,阻断污染物向下游迁移途径,污染源头得到有效控制,污染物得到有效消解,下游水质各项指标正常。处置过程充分运用“以空间换时间,以时间保安全”经验做法,有效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此次演练过程中,各部门紧盯应急处置关键点,最大限度降低事件影响。一是响应迅速、措施有效。泄漏发生后,企业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并采取降污截污、封堵源头等措施。州、市两级政府接报后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根据事态发展及时通报下游生态环境部门联动做好应急响应。二是科学研判、精准降污。在受影响下游河道沿线迅速组建现场实验室,加密跟踪监测水质数据,准确研判采取封堵漏点断源、絮凝沉淀等科学有效措施。三是紧密协作、降低影响。充分运用黔南州重安江和黔东南州清水江“一河一策一图”环境应急响应方案明确的环境应急空间、下游环境敏感点、应急物资调配等内容,跨区域采取多级电站库容联调等措施加快污染团前锋迁移稀释,实现流域水质快速达标。四是强化信息发布。迅速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开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信息,消除群众疑虑。

 

来源:贵州省生态环境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