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黔南,十年大变样。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征程中,绿色黔南取得长足发展。当黔南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大踏步前进时,黔南州委州政府提出朝着建设更高水平民族地区创新发展先行试范区迈进,明确建设“五个新黔南”——奋力在做大做强实体经济上建设产业坚实的富强新黔南;奋力在改革创新人才汇聚上建设开放包容的活力新黔南;奋力在增创生态文明优势上建设山清水秀的绿色新黔南;奋力在全面增进民生福祉上建设殷实康乐的幸福新黔南;奋力在提升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水平上建设安定团结的和谐新黔南。

图片

美丽都匀城 清水剑江河

秋天的清晨,水温已渐凉,但都匀剑江河的游泳爱好者有增无减。天刚蒙蒙亮,很多人就来到河边游泳。许多游泳爱好者表示,剑江河的水越来越清,即使是秋天和冬天他们也会坚持来锻炼。

在匀东杉木湖,游鱼嬉戏水中,树影随波摇动。每天晚间11点,仍有不少人在这里散步、乘凉,浑然一幅“月亮照着回家的路,可是不想回家去”的景象。

在龙里龙架山公园,无论是周末还是工作日,晨练、休闲、娱乐的人络绎不绝。人们一边锻炼,一边呼吸此间新鲜空气。

图片

天然大氧吧的龙里龙架山森林公园

类似场景,只要走进黔南州,随时随地可见。在这里,绿色黔南建设取得的成果被人们颔首称道。

绿色黔南,自黔南州委州政府提出后,就受到黔南人民的欢迎和认可。全州干部群众热诚追求、向往并努力创造这样的生活方式。

黔南州2018年被评为全国“环保工作真抓实干、环境质量改善明显”的4个市州之一;2019年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市;2020年至2021年,连续两年被贵州省政府评为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突出、环境质量保持良好稳定”的市州。

“绿色”如今已成为黔南的底色。绿色黔南结出的硕果,是黔南州委州政府带领全州人民奋斗实现的,是全州上下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实践和创造取得的,是各种措施推陈出新形成的。

黔南州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黔南州这些年举全州之力全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行重点攻坚与整体推进相结合,深入推进碧水保卫战、蓝天保卫战、净土保卫战、固废治理、环境风险防控五场战役。

碧水保卫战,全州496条河流、307座水库全部纳入河湖长制管理,实现省州县乡村五级河湖长制全覆盖,稳步推进全州四大水系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和整治,同时加强网箱整治与拆除,实现全流域零网箱。

蓝天保卫战,全州城市建筑工地严格落实“六个百分之百”管理,城市道路机械清扫率达80%以上,磷化工、火电、水泥等重点行业企业烟气实行深度治理,基本完成黄标车淘汰,新能源公交车占比提升至80%以上。

净土保卫战,实行土壤污染地块和疑似污染地块清单化管理,严格农用地和建设用地环境风险管控,全州受污染地块再开发安全利用率达100%。

固废治理,全州城镇废物无害化处置率达10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达97.1%,磷石膏实现“产消平衡”,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100%。

环境风险防控,全州实行生态环境隐患网格化管理,今年来排查出生态环境安全隐患企业247家,整改完成率达95.3%,近三年来全州未发生较大以上突发环境事件。

图片

龙里: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城市

在各项措施协同推进下,黔南州人民群众生态文明意识日益增强,自然生态质量明显提升,绿色发展成果不断显现。全州85%以上的公共机构已创建成节约型机关,2020年黔南州还成功举办第四届中国绿化博览会。全州绿色经济发展势头迅猛,生态农业绿色食品有机产品认证达93个,林下经济面积407.9万亩,刺梨产业综合产值达28亿元。全州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局面正有序形成。

2022年,黔南州委州政府提出建设山清水秀的绿色新黔南,重点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污染治理、绿色经济发展等方面着手,让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大提升,生态环境状况综合指数持续位居全省前列,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率实现大提高,绿色经济占GDP比重力争达50%以上,努力使绿色低碳成为黔南社会生活新风尚。

绿色新黔南是黔南人民向往的新目标。黔南正举全州之力,带领300多万人民去实践、去奋斗、去开创更加美好的新未来。


(来源:黔南州生态环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