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浙江省嘉兴市生态环境局海宁分局大力拓展日常不扰、无据不查、轻微不罚的非现场监管执法模式,依托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视频监控系统、企业产治污设施工况自动监控系统、推广和迭代升级环保“e企管”系统等,推彻底转变“人海战术”,减少现场检查频次,推进精准执法,提高执法效能,最大程度减少对守法企业正常生产的干扰。
一、源头布点,企业污染防治有了“数字眼”
“我们梳理全市重点排污企业污染物排放情况和环境监管重点区域,督促企业安装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和视频监控,强化运维单位源头管控。”海宁市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队队长陈佳杰介绍。目前,海宁全市已安装在线监控系统的企业125家,安装用电工况企业521家,接入智慧管控系统摄像头372个,配备无人机 1架,手持式光离子化检测仪6部,热成像仪1部,构建起源头非现场监管的网点布局,促进污染源信息智能分析,推动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 海宁市治理设施工况(电量)监测系统
二、预警提醒,企业整改反馈有了“智慧线”
“收到系统提示,公司纳管口化学需氧量发生超标……”一家印染厂内,企业环保负责人收到污染源在线预警信息后,立即通知运维人员到现场处理。“这样的预警功能挺好的,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该负责人表示。
利用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E企管系统等,探索企业精准实施标签化监管,迭代升级环保“e企管”系统,不断提升违法问题发现能力,海宁将非现场执法工作全面“落户”至系统内,实现了“问题发现—精准派发—检查报告—整改反馈”全过程线上办理。2022年,系统共推送一般超标报警301条,较严重超标报警10条,均按要求闭环处理。 环保“e企管”系统截图
三、刚柔并济,政企沟通有了“联动网”
“这里打开环管员系统,我们可以看到已经开发上线了日常巡检、固废一码通等6项模块,大家可以通过这个系统及时跟进企业内部的环保设施运维情况,提前预防污染风险。”在马桥街道经编园区,海宁市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队举行了2023年第二场在线监控法律法规知识讲座暨“党建引领促发展,警示教育守初心”教育宣讲,向120余家企业介绍了环管员应用系统,分析了我市在线监控弄虚作假典型案例,并以“守护青山绿水,共建美丽海宁”为主题开展了宣讲。 培训教育讲座现场
为积极促进政企沟通,服务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海宁市积极推动环管员试点等工作,提升柔性执法的温度,目前全市6个镇(街道)均成立环保协会,组织开展培训3轮,完成576名环管员考核和证书发放,在浙里办上架“环管员”数字化应用,开发上线日常巡检、固废一码通等6项任务模块,累计注册企业347家、用户1093人,日均访问量270余人。
文:浙江省嘉兴市生态环境局海宁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