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省日照市考察时强调:“生态环境好,老百姓就多了一份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大家要一起动手,共同建设和呵护美好家园。”
字字千钧,激励人心,催人奋进。
山东省上下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把美丽山东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为牵引,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塑造绿色低碳转型新优势,努力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美丽山东新篇章。
追青逐绿,向美而行,生态扬帆。
向“美”而行
在潍坊市峡山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展内,一张张图片、一个个物件、一座座沙盘,让参观者切身感受到了这座绿色新城的壮美蝶变。
潍坊峡山生态经济开发区是山东省首个以生态经济命名的省级开发区,这里坐落着山东省最大水库——峡山水库,是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山东省省级战略水源地和胶东地区调蓄枢纽。
峡山区坚决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力做生态保护的“苦行僧”,让甘甜的湖水、翠绿的山峦、清新的空气成为“金字招牌”。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峡山区在山东省首个开展国家级全域生态环境导向开发(EOD)模式、省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双试点”,全域生态资源GEP估值达176.62亿元。坚持产业集群化、发展生态化、服务平台化“三化”并进,构建生态产业体系。充分发挥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潍坊现代农业山东省实验室等平台效应,实现人才和技术“双突破”;国内首创有机姜育繁推及姜秸秆综合利用模式,姜经济年综合增收达15亿元以上;成立全国首家血脂健康管理中心,创新构建“生态养疗+优品食疗+中医灸疗+健康理疗”的多元化健康服务体系;打造热带雨林生态科普馆、航天航空研学基地等网红打卡地,高水准举办国际金风筝微视频大赛、环峡山湖马拉松赛、峡山湖生态捕鱼节等特色节会,线上线下拉动人气3亿余人次。
峡山区厚植生态优势,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山东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美丽山东建设扎实推进的一个缩影。
作为我国的人口大省、经济大省、文化大省,山东是闻名遐迩的“文化圣地”、动能澎湃的“发展高地”、岱青海蓝的“生态福地”。为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2022年6月,山东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美丽山东建设规划纲要(2021年-2035年)》,提出深入统筹实施“八美共建”,多措并举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山东。2024年4月,山东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美丽山东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如今的齐鲁大地,优良的生态环境成为亮丽底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徐徐展开。
向“碳”而行
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是当今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最有前途的发展领域。
山东省抢抓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力推进产业提档升级,加快推进能源结构绿色转型,助推美丽山东建设。
在临朐县有一座食品行业首个零碳污水处理厂,那就是潍坊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污水处理站。
潍坊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认真执行“遵纪守法全参与,关爱健康人为本,清洁生产促发展,持续改进求卓越”的环境方针,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全员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持续加大环保投资,努力探索更先进的污染治理技术。自2014年至今,已累计环保投资3653万元。
“公司建有污水处理站两座,日处理能力分别为3500吨/天、5500吨/天,合计处理能力9000吨/天,采用了技术先进、成熟、可靠的‘厌氧+好氧处理’工艺,具有效果好、工程投资少、能耗和运行成本低、运行管理简单方便的特点。”潍坊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能源环保部的谭涛介绍,公司从“降碳、替碳、固碳”三个维度提出减污降碳路径,通过“分布式光伏绿电项目应用、沼气资源回收、高效磁悬浮风机应用、剩余污泥零化项目、中水回用项目、种植多年生植物”等举措打造零碳污水厂,项目获得生态环境部“首批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典型案例企业”称号,也是食品行业唯一入选的企业。
潍坊峡山区以打造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示范城市为目标,一体推进国家级整县分布式光伏试点,国内首创农村道路、广场、沟渠等光伏模式,光伏村年均增收20万元以上,岞山村打造为“全国农村新型光伏第一村”。
向“绿”而行
良好生态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更是实现产业兴旺、打造宜居环境的前提。山东省各地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因地制宜修复生态环境,为乡村振兴赋能助力。
位于临沂市蒙阴县桃墟镇的百泉峪村,原来靠开采矿石为生,挣钱的同时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2004年,村“两委”意识到这条路不可持续,毅然决定关停矿山,走长续发展之路。
2007年,百泉峪村采取“政府引导、社会参与、资本融合、绿色发展”的方式,将生态修复与经营开发挂钩,引进社会资本6400万元,绿化荒山1万多亩,对矿坑废墟采取石碴垫土栽树复绿,深坑蓄水形成水系。村党组织领办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对农家乐、民宿经营户实行统一规划开发、统一经营管理、统一品牌营销、统一登记接待、统一结算收费、统一服务标准的“六统一”的经营标准。百泉峪村已经发展农家乐和精品民宿38家,安置社区剩余劳动力80多名,年接待游客20多万人次,村集体收入56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超4万元。
2021年,百泉峪村成为山东省第一个开展生态产品价值核算(GEP)的村,全村生态产品价值达到7270万元,获得整村生态授信4300万元,为生态建设注入了金融“活水”。
“生态好了,金山银山也就来了。”百泉峪村党支部书记方国明笑呵呵地说,全村人民吃上了“生态饭”,吸引了大批游客,他们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
蓝天白云,柳绿花红,风光旖旎,六月的马踏湖令人陶醉,随手一拍就是一幅绝美画面。从昔日的“酱油湖”,焕发出勃勃生机,重现“北国江南”的秀丽风光。
桓台县遵循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理念,围绕马踏湖这个“地理低点、生态高点”,全领域治理、全流域修复、全方位管控,系统解决水生态环境问题,打造“三横五纵两湖六湿地”生态水系,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目前,湖区蓄水能力达2500万方,年均蓄水量1100万方,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香蒲、芡实、菱等20余种水生植物再次出现,现有野生动植物共98科、248种,震旦雅雀、野大豆等珍稀动植物常现湖区。
文:智勇 王学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