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雅安市雨城生态环境局锚定围绕打造“川藏铁路第一城 绿色发展示范市”目标,持之以恒坚守生态环境保护底线,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推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强化练兵,打造生态环境保护执法铁军

成绩的取得,源于强有力的队伍支撑。近年来,雅安市雨城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努力提高业务水平。以环境质量持续向好为目标,开展学习练兵、实战练兵等一系列执法比武练兵活动。大练兵提高了生态环境队伍的业务能力和执法水平,最大限度发挥执法震慑作用,着力打造生态环境保护执法铁军,将环保铁军的铮铮誓言写在蓝天上、融入碧水里。以铁的纪律、铁的作风、铁的执法,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努力实现环境质量各项指标保先争优。

2023 年雅安市共启动了 6 次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雅安市雨城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大队严格督促企业按照“一厂一策”要求落实各项应急减排措施。

2023年雨城区PM2.5 平均浓度为31.5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率为 87.9%。

 

 把握导向,提升执法服务监管效能

注重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切实提升服务、监管两大效能双轮驱动,把环境保护摆到重要位置, 增加高质量发展成色。

因企施策,服务指导防患未然。雅安市雨城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大队积极会同省、市专家深入有关企业现场把脉问诊,帮助企业梳理生产中 遇到的环境痛点、难点问题,因企施策,从源头上减量,在过程中治理,在末端上达标,指导企业破解环境保护工作中的“疑难杂症”,帮助企业减少环境保护压力和环境风险,进一步提升企业环保工作合规化水平。

完善体系,确保社会安全稳定。执法大队认真及时处理环境污染投诉,坚持处理投诉“情理法” 三统一原则,维护人民群众合法环境权益。与此同时,进一步完善环境应急体系机制,完善环境应急预案,防止和减轻环境污染事件影响,确保社会安全稳定。

对不同生态环境守法水平监管对象实施差别化管理,对超标企业加大查处力度,对长期稳定达标排放的 2 家企业纳入正面清单,减少现场检查频次。

开展各项水污染防治专项行动,包括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排查、涉水重点行业企业检查、“三磷” 专项排查、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检查等各类专项行动。通过各类专项行动的实施,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截至 2023 年 12 月,雨城区“一江三河”断面 水质均达Ⅲ类及以上,水质优良率达 100%。

数字治理,构建环境信息智能管理机制

随着生态环境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和运行管理 工作的不断完善,依托“互联网+”综合监管体系,不仅提高了对大气、水、土壤、生态等多种环境要素及各种污染源全面感知和实时监控能力,而且努力做到精准溯源、科学治污。积极协助省厅建设高空瞭望系统,为及时准确实施监测提供“千里眼”; 通过市生态环境部门“智慧法制系统”,执法大队进一步规范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的程序;开展重点企业在线监测系统专项监督检查行动,严查不正常运行污染治理设施行为,通过非接触式监管,远程实现对企业污染物排放的实时监控。

“互联网+”综合监管体系,有效加强了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城市执法管理、行政审批等部门的信息数据交流共享,打通了信息壁垒。雅安市雨城生态环境局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不断提高智慧环保综合决策、监管治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共治共管,形成执法震慑力

测管协同,提高共治共管水平。坚持以臭氧和颗粒物为管控重点,认真开展工业源监管、扬尘源管控、秸秆禁烧和重污染天气响应等执法检查行动,全力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 ;针对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保护,雅安市雨城生态环境局积极会同区林业局,加强信息沟通,做好有关涉嫌环境违法案件移交查处工作;积极联系区公安分局,开展倾倒废 渣溯源 ;联合区综合行政执法、区住建等部门,做好建筑工地扬尘污染整治,联合交警部门开展柴油 货车路检。通过多部门协同,提高雨城区生态环境 保护工作共治共管水平。

不断加强部门之间信息沟通交流共享,加强部门之间联合执法行动。通过夜查、节假日检查等方式,结合烟花爆竹禁燃禁放、清明祭祀用品禁燃工作,持续保持严厉打击环境违法的高压态势,形成强大的执法震慑力。

逐步完成镇 ( 街 ) 网格员培训,做到职责明确,网格人员全部覆盖到村 ( 社区 ) 一级,形成一张完整的生态环境监管网络,环保网格化系统日益完善。 组织网格员参加省级、市级培训,组织开展全区网格化业务培训,提升打击违法犯罪综合能力。


文:雅安市雨城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大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