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省运城市平陆县常乐镇,绿油油的小麦与金黄的油菜花互相映衬。3月18日,在靠近黄河边的洪阳村,现场排查人员提着采样桶和污染排查快速检测箱,沿着河岸徒步前进。他们正在开展黄河干流中下游及部分支流入河排污口排查工作。
平陆县排查一组组长陈宇告诉记者,平陆县共有两个排查组和一个机动组。由于平陆县段黄河岸线较长,排查组采取了一组自西向东、二组自东向西的“围歼式”排查方式,以提高工作效率。
“截至中午11点,我们的排查工作已经进行了3个小时,已排查3个疑似排污口。”现场排查人员王昊鹏边走边说,他们今天预计要查15个排口,需徒步5公里至6公里。
到达卫星遥感解译的点位后,现场排查人员发现,这里的疑似点位是一个过水涵洞。由于平陆县山体较多,雨季容易出现雨水汇集的现象,因此,会有较多类似的涵洞排泄雨水。进行了拍照和点位记录后,王昊鹏将相关数据上传到“环境监督执法”APP,并勾选了“非入河排污口”的选项。
3月17日下午4点,陈宇所在的排查小组到达平陆县排查,到当天下午6点一共排查了3个点位。“这3个点位有两个是非排口,还有一个是历史排口。”由于黄河目前正处于蓄水期,这一历史排口在水面下。
面对这一情况,陈宇通过微信求助技术组。通过对现场情况的分析,技术组认为这一排口取样存在危险。同时,由于混入大量黄河河水,样本可能出现不准确的情况。因此,陈宇在上传信息时对这一点位进行了备注。“这不代表我们放弃排查。我们会将情况通知运城市生态环境局,他们在水位下降后再进行排查。”陈宇说。
每天晚上,各城市组都会通过线下或视频的方式召开每日例会。会上,各小组介绍本组当天检查点位的数量、检查排污口的情况以及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并进行经验交流。
在3月17日的会议上,陈宇提出了对APP功能使用的问题。“很多同志都是第一次使用这个APP,对很多功能和要求还不太熟悉。有些排污口需要开展溯源工作,负责同志可能会在排污口源头进行定位并上传数据,导致点位信息出现偏差,这是要特别注意的。排污口位置的定位要符合实际情况。”
据悉,平陆县共有点位103个,排查小组的工作还要继续下去。通过这两天的工作,王昊鹏感慨道:“平陆县以种植为主,可能出现农业面源污染。但截至目前,我们还没有确认存在排污口,加之焚烧垃圾、秸秆、落叶的‘三烧’现象明显下降,说明当地政府部门在监管、宣传等方面是非常重视的,当地百姓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也有了提高,这让我们十分欣慰。”
来源:中国环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