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的力量如一股清泉,润物无声,激荡着生机与活力。
春耕时节,湖南农业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王华教授指导的“稻渔综合种养科技小院”的研究生们组成支农小队,秉承雷锋精神,积极投身于“三农”服务,在湖南省宁乡市回龙铺镇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支援春耕”志愿服务活动。团队成员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和实践能力,以科技为支撑,以服务为宗旨,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与支持,助力当地稻虾综合种养产业发展。
支农小队实地考察调研
3月14-24日,支农小队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户密切沟通,通过实地考察和调研,发现在稻虾种养方面存在虾苗成活率不高、产量不稳定、投入成本较大等难题。针对这些问题,支农小队根据不同田块情况,分别就虾苗规格选择、投放密度配比、水草养护、水质调控等方面提出合理建议。
当前,稻虾综合种养产业在技术上取得了很多突破,如育养分离技术、一稻三虾技术等,但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养虾季如何控制虾的养殖密度、如何做到精准投放饵料、稻季如何科学进行水肥药管理、秸秆还田的方式等,如果处理不当不仅会增加生产成本,还存在面源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等环境风险。
支农小队指导农户分拣投放虾苗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支农小队积极行动,与农户们一起进行田地翻耕、淹水管理,同时针对农田的具体情况和作物需求,优化施肥方案,避免施肥过量造成的浪费和环境负担。此外,还指导农户将秸秆还田,促进土壤有机质增加,提高土壤肥力和田间环境的稳定性。
支农小队还结合湖南农业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的科研成果,向农户介绍稻虾综合种养高产低碳技术模式要点。该技术以稻虾综合种养为基础,以秸秆过腹还田和深水阻排为关键,辅以饵料减投、水氮管控等技术,不仅可以降低碳排放,还能有效提升稻田生态和经济效益,对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支农小队为农户讲解稻虾综合种养高产低碳技术模式
通过这次“支援春耕”志愿服务活动,支农小队不仅利用专业知识为农户们解决了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还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支农小队负责人表示:“科技创新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动力,将先进的农业技术带到田间地头,为广大农户提供更加科学、高效的农业生产方案是农业科研人员的使命。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生产的实践者,通过与农户们的亲密合作,体会到了学习的意义,感受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快乐”。
文:李奎 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