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合肥市长丰县紧紧围绕生态环保年度重点任务,狠抓工作落实,挂图作战,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县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PM2.5平均浓度为32μg/m3,同比下降8.57%;空气质量优良率83.8%,较去年同期增长3.8个百分点。列入省市级考核断面出水断面水质均值均好于年度考核目标值,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质达标率100%,饮用水源地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加快推进,群众“家门口”的环境问题得到有力解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取得实质进展。无废城市创建工作稳步推进,危险废物处置利用率100%。
“四源共治”打好蓝天保卫战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推进,上下联动是关键。过去一年,长丰县定期召开全县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会,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生态环境保护工作16次。县环委办召开生态环境保护专题会议5次。举全县之力、下最大决心、采取最硬措施打好蓝天保卫战。紧紧围绕省市下达的大气污染防治目标任务,坚持工业源、移动源、生活源、天然源“四源共治”。
在监督管理方面,坚持抓成效、补短板,大力推进污染源长效治理。推进臭氧和PM2.5协同治理,完成了县域各空气站点VOCs和PM2.5来源解析;推动重点行业企业治理,督促162家工地安装扬尘监控设施,118家工地安装自动喷淋设施,督促发现问题的42家建筑工地落实“六个百分百”整改要求,完成128处裸土地块整改;督导30余家汽修店完成VOCs综合整治;督促100余家餐饮店安装或更新油烟治理设施;推动120多家企业完成了氮氧化物超低排放改造、烟气治理升级改造以及VOCs治理设施升级改造。
在指导帮扶方面,坚持“管家+专家”帮扶机制,长丰县生态环境分局和各乡镇(区)从政策解读、技术支持、现场指导等方面为企业提供帮扶,加强问题排查整治,并定期聘请有关行业专家对辖区内园区、企业开展“点穴式”执法“定制化”帮扶工作。“执法+帮扶”以现场勘察及座谈交流的形式全面梳理企业在生产和环境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和堵点,精准高效,实现进一次门,帮多项事,减少环境执法活动对企业日常生产经营的打扰。截至目前,共开展帮扶检查活动50余次,聘请行业专家和律师80余人次,检查帮扶企业220余家。
在科学治污方面。充分运用走航监测、在线数据分析等方式,梳理查找问题,以整改促提升。强化科技支撑,开展走航监测,采取“二次走航-便携检测-即时检查-反馈通报-跟踪督办”闭环工作法,即通过二次走航监测进一步缩小范围,快速确定重点污染区域,精准锁定污染源,“对症下药”帮扶有关企业制定整改方案。2023年,长丰县共对大气污染源进行88次颗粒物和VOCs走航监测,48次臭氧走航,19次道路降尘量走航,雷达平面扫描次数共计22440余次,总巡航里程近19470km。
“三水统筹”打好碧水保卫战
“净河水”。呼吸“好气质”的同时,也要让群众尽享“好水质”,治理河道、提升水质成为工程实施中的首要任务。为此,长丰县大力开展清淤疏浚工作,在全县实施河道清淤扩挖、险工段防护、堤岸加固提升和水利配套工程建设。狠抓中小水库管理规范化、水质管控达标化,定方案、组专班,查问题、列清单,抓落实、促整改,各项水库水质提升工作有力有序推进,取得了阶段性工作成效,完成了全县185座水库管理和保护范围划定工作,对县域内31座水库开展底泥检测,对15座水库开展清淤,清淤土方预计106万m3。
“保好水”。坚持正本清源、涵养生态理念,控源截污、清水补给、“散乱污”清理多管齐下,加快饮用水水源地专项行动问题整改,力保饮用水水源地安全。2023年,饮用水源地国控断面大房郢水库水质符合地表水Ⅲ类,达标率为100%;杜集水库、龙门寺水库水质均符合地表水Ⅲ类,达标率为100%;2022年市级饮用水源地环保专项行动反馈我县董大水库水环境问题113个,目前已全部完成整改。长丰县列入省、市级水环境考核断面共计3个,其中省考断面1个、市考断面2个,水质均优于考核要求。
“治差水”。治理农业农村污染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任务,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推广“稻虾共养”,实现一田双丰收的绿色农业生态效益,2023年全县稻虾综合种养面积34.72亩,扶持11家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及尾水治理,实现了养殖尾水种养结合利用。同时完成了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和乡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厂提质增效验收工作,7个行政村农村污水治理和9个乡镇驻地污水处理厂进水COD年均浓度均达到考核要求。
“无废城市”创建,共享绿色低碳新未来
2023年,长丰县全方位践行“无废城市”理念,出台《长丰县“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形成了“无废机关”“无废小区”“无废医院”“无废工厂”等多个“无废细胞”,凝心聚力加快推动“无废城市”建设。
2024年1月,长丰县共有四家企业入选合肥市首批引领示范“无废工厂”,位于长丰县岗集镇的某发电企业的绝缘子生产线上,正在生产“110千伏复合悬式绝缘子”产品,公司新引进了整体式注射硫化机后,该产品硅橡胶的使用量降低了15%,大大减少了固废的产生和资源浪费。
位于长丰县双墩镇的某建材公司负责对县域内建筑垃圾进行资源化利用。该项目占地面积约100亩,总投资2000多万元,建筑垃圾年设计处理量达120万吨,目前实际处理量平均约60车/天,可以对工程建设、装饰装修、拆除拆迁等建筑垃圾回收处理并进行资源化利用,有效缓解了长丰县及周边区县建筑垃圾处理难的问题。
在长丰(双凤)经开区峰宁社区所属的某小区内,绿化带旁的一根根整齐排列的原木桩代替了金属绿篱,别具一格,装点了小区环境。据物业负责人介绍,小区绿化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这些原木桩绿篱全部是由小区绿化修剪掉的树枝制作而成,与其花费巨大的清运成本和购买金属绿篱,不如废物利用自己动手制作原木绿篱,经济又环保。
在长丰县金峰路小学,下课期间各年级的孩子在走廊上排起了长队,人人手中都拿着一摞摞干净的牛奶盒纸,根据牛奶盒数量积攒蜂币后就可以兑换小礼物。而在学校另一边的环保小制作区域,废旧鞋盒、矿泉水瓶,甚至花生壳瓜子壳都变成了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无废”理念深植孩子们的内心。
合肥市首批“无废细胞”名单中,长丰县共有4家企业2家单位3所学校1家景区荣誉入选,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模式,为进一步深入推进“无废城市”高质量建设打下重要基础。
乘“链”而上,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再上新台阶
为顺应产业发展趋势,抢抓产业发展机遇,长丰县以“一区六园”为载体,重点加强双凤经开区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基地建设,坚持“产业链上缺什么就招什么”的招商理念,围绕“环保技术研发-核心基础零部件生产-环保装备制造-环境治理、环保工程及环保服务”全产业链条,瞄准“链”上关键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龙头企业的招商引资,积极发挥龙头企业招商带动作用。通过创建低碳工业园、环境科技园、绿色智慧园,建成省级综合能源改革试点县和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国家试点县,实现“双碳”目标。2023年,长丰县“双招双引”系统平台节能环保产业类新增在谈项目2个,涉及总投资11.7亿元;新签约项目16个,涉及总投资27.866亿元;新开工项目5个,投资额6.414亿元;新投产项目1个,投资额1.8亿元。
作为全省第一个能源改革试点县,近年来,长丰县围绕交通、建筑、工业、农业落地建成了一批绿色能源项目。目前,已建成下塘工业园能源工业互联网、陶西社区屋顶分布式光伏、陶楼镇光伏+智慧农业、下塘镇中心卫生院公共机构节能、下塘综合能源港、下塘整镇充电桩、轻卡换电等8个重点示范项目。已完成全国“第一个”充电桩全覆盖县建设、全省“第一个”园区级能源管控平台上线、全国“第一个”氨能重卡投入运营、孵化出了国内“第一个”匀光型光伏组件、省内“第一个”轻卡换电站参与电网调峰试验等多项“第一”。2023年底,长丰县被列为全国首批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全省“唯一”。2024年1月20日,合肥市首批氢能公交在长丰县下塘镇正式上线运营, 全市首条氢燃料电池公交线路也正式开通运营,合肥新能源汽车在长丰实现氢能零的突破!
频频刷屏的“长丰蓝”,是长丰县一直以来坚持生态立县、环保先行的印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一系列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正在加速实践。
文:王慧敏 合肥市长丰县生态环境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