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湖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靖港镇众兴、格塘村社区交界处,处于湘江一级支流沩水河,大坝连接小山丘构筑,形成平原水库。千龙湖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休闲旅游、体育娱乐、湿地生态等综合效益的中型水库。

千龙湖始建于1956年,最大库容1083.4万立方米,水面2480亩,灌溉面积30067亩。后经续建配套,千龙湖已成为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湿地公园、全国休闲渔业主题公园、全国五星级休闲农庄。

稳固防洪灌溉功能 完善周边配套设施

千龙湖是1956年政府为解决农用灌溉问题,组织人工挖建的大型水库。受当时资金、材料和技术的限制,水库工程设计标准较低,加之多年的疲劳运行,千龙湖年久失修,存在危险隐患。

近年来,千龙湖实施水库治理工程,将淤泥堆积、杂草丛生、浮游植物泛滥、堤坝危险的高危水库治理成库容充足、堤坝牢固、环湖马路宽敞,配套进出口闸门和灌溉沟渠的标准灌溉水库。水库灌溉功能得到全面提升,同时满足了靖港七个村社区的田地灌溉需求,实现了旱季河水能引得来,雨季涝水能及时排得出的目标,为防汛抗旱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实施水生态环境治理 打造成为美丽河湖

        以前,千龙湖湖水不直接连接江河,水流动性差,除降雨、周边机台补水外,无其他补充水源。每到田地翻耕、抗旱季节,水库由撇洪河补水,水质难以管控。

为稳定提升水质,千龙湖坚持贯彻“治、用、保”治理理念,从加强治理保护和加大执法力度两方面入手,全面恢复水环境。

在加强治理保护方面,实施对水域、岸线等水环境空间管控,全面统筹水上、岸上污染治理,排查入库污染源,优化入库排污口布局等,每年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实施湖面及拦杂网清理工作。

2018年开始“退渔还湖”,定期投放鱼苗,常年不投放任何饲料,以“人放天养”方式开展大水面生态增养殖。在加大执法力度方面,依法划定水库管理范围,加强执法监管,实行同抓共管,严厉打击涉水库各种违法活动。自此,千龙湖水质得到全面净化,地表水质提升到Ⅲ类。

        目前,千龙湖整体生态系统恢复良好,2480亩广阔水面、400亩环湖半岛和周边278亩标准化水产养殖专区自然错落、生机勃勃。在实施水生态、水环境治理后,水生及近水动植物有了更适宜的生存空间,水生态资源得以恢复和保护,水内生物和水上鸟类自然生长,构成了一幅生态和谐的美丽画卷。

“农旅”融合发展 绿水青山即金山银山

千龙湖面积大,岸线长,位处两地三县交界之地,管理难度大。周边住户“靠水吃水,祖祖辈辈捕鱼”意识较浓,非法捕捞现象普遍,执法难度大。

为探索农旅融合实践路径,望城区充分发挥千龙湖资源优势,开发了包括水生态产品、文化旅游类产业、文化教育类活动等在内的一系列新兴产业,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水生态产品包括物质供给类农业灌溉用水、生态景观用水、生态渔业养殖产品;因水质提升、空气净化,文化旅游类产业快速发展,休闲垂钓、休闲游憩、旅游康养活动为游客提供了更多选择;此外,水利科普、水情教育、水赛事活动等也为农旅融合增添了新形式。水生态产品的价值体现,有效推进了“三水”(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与“农旅”的融合发展。

经验启示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才能实现河流湖泊碧波荡漾、润泽城乡、造福百姓。千龙湖治理以稳固防洪灌溉为基础,逐步开展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治理,走出了一条依托当地资源,实现农旅融合的新路子。实践证明,通过综合治理,千龙湖水质得到明显提升,生态更加和谐,由一座年久失修的病险水库转变为了以灌溉为主、兼顾休闲旅游、体育娱乐、湿地生态等综合效益的中型水库。

坚持治水管水护水,健全执法监督体系。千龙湖严格贯彻落实河长制度,明确制度职责,定期召开工作调度会议,紧盯问题整改情况,切实明确职责、压实责任,确保水库风貌持续向好,在通力合作下完成了千龙湖的生态治理。

走好人民群众路线,发动引导群众共护良好生态。千龙湖治理过程中,各部门积极宣传引导群众参与维护生态和谐,推动形成了珍惜、爱护生态的良好风尚。此外,千龙湖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打造农旅融合的新产业,帮助周边农民增收,切实让周边农民转变思想,感受到了生态和谐带来的“绿色福利”。

 

 

文图:湖南省生态环境厅综合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