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表扬2024年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表现突出集体和个人的函》。其中,眉山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东坡大队副大队长王立荣获表现突出个人。
“就算晚上不睡觉,也要先把证据固定了……”这是在2024年某起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中,王立说过的一句话。当时已是半夜,办公室内的六台电脑屏幕仍然亮着,王立盯着满墙的案件线索导图,红色标记像蛛网般连接起案件关键节点。“环境应急刻不容缓,此次事件涉及面广,而且后期取证困难,我们就算这几天晚上不睡觉,也要把证据固定了!”他沙哑的声音打破寂静。在他的带动下,团队成员们一鼓作气,忘却疲劳,又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最终经过连夜奋战,完成了所有调查取证工作,为案件的顺利处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检察系统“跨界”到生态环境执法一线近四年,他正是用这份近乎执拗的坚持,守护着一方蓝天、碧水、净土。
跨界转型:从检察人到环保尖兵
2020年,王立从眉山市东坡区人民检察院转岗至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面对复杂的污染源和专业术语,他一度“两眼一抹黑”。白天跟着前辈跑现场,深夜啃专业书籍成了他的日常。当年,他侦破的“陈某某等人非法处置废矿物油桶案”震动全省——作为新《固废法》实施后首例危险废物污染环境犯罪案件,被生态环境部列为全国典型案例。
“蹲守线索时蚊子比嫌疑人还难对付。”王立笑谈。2022年,他发现辖区某企业废机油去向异常,追踪嫌疑车辆两周未果。为完善证据链,他通宵蹲守嫌疑车辆一周,最终在交易现场人赃并获,查扣数十吨废机油。案件移交公安后,他又辗转多地固定证据。“生态环境执法像拼图,少一块就前功尽弃。”他说。
不断攀登:执法大比武勇争先锋
2024年四川省生态环境系统执法大比武活动中,王立带领团队沉着冷静、全力应战,连续鏖战多个昼夜,以坚定的意志、卓越的技能、饱满的精神,展现了眉山生态环境保护铁军风采。经过各项科目比赛,整个团队表现突出,获得历史最好成绩,四名骨干分别获得好名次,其中,王立名列全省前三。不仅如此,2022年、2023年,王立还连续两年获得全省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技能比武业务标兵称号。
荣誉背后是硬核战绩。四年间,他参与生态环境部交叉帮扶检查5次,省级交叉帮扶4次。他帮扶企业超3000家次,约谈整改200余次;办理行政处罚案件68件,移送公安拘留8起,查封扣押9起;办理环境违法犯罪案件17件,其中2024年办理了9起涉嫌环境违法犯罪案件。其办案“战绩”中,6起被生态环境部列为典型案例,10起被省厅推广。
“执法不是开罚单,而是治病根。”某企业因废气处理不达标被查处后,他带着技术专家上门,帮企业改进治污工艺,最终实现达标排放。“既要严格执法,也要真心助企。”他说。
美丽答卷:默默坚守换取绿水青山
执法一线的“苦”,王立从不回避,盛夏爬50米烟囱监测废气,冬夜蹲守排污口冻到手脚麻木,钻角落衣服被铁片划破,连续出差数月难见家人……但问起“甜”,他笑了:“看到如今清澈的河水、澄澈的天空,以及企业主体责任意识不断增强,就觉得这点苦都不算什么。”
同事手机里至今存着这样一张照片:凌晨两点,王立趴在企业厂区大门口,拿着手电,透过门缝往里查看企业是否在违规排放废气……照片的配文是“他像侦探般细致入微,蛛丝马迹都不放过。”一段往事,却是他的坚守。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这是王立的QQ个性签名,也是他的信念。从青涩的“环保新兵”到全国执法尖兵,他用脚步丈量污染源头、用法律捍卫生态环境安全底线、用帮扶助企发展。当问及未来,他望向车窗外郁郁葱葱的东坡城市湿地公园,“希望有一天,我们终将‘失业’——因为到那时,满目的绿水青山、满耳的松风鸟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面已成常态。”
来源:眉山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