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武陵山脉中心腹地、苍茫翠绿掩映下的一颗明珠。党的十八大以来,湘西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开展“净土保卫战”,土壤和生态修复取得长足进步。
2021年,湘西自治州农村黑臭水体实现清零,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双负”增长,秸秆综合利用率、农膜回收率均超过85%,耕地安全利用及土壤环境安全可控;全州39个居住、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地块及29个土壤污染防治项目序时推进,昔日荒山裸岩重披绿衣,水美山青,业兴物阜。湘西在建设美丽中国的进程中,正阔步向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坚实迈进。
湘西的土是红色的。全州土壤以红壤和草甸土等肥力丰富的土类为主,约占全州土壤总面积的55%,森林覆盖率达70.24%。得天独厚的地理特点、宜耕宜居的生态环境,孕育了湘西人勤劳质朴的天性和特色农副产品的高质丰收。湘西地下矿产资源丰富,其中锰、汞、铝、紫砂陶土矿蕴藏量居湖南省之首,洛塔煤炭、花垣锌锰、保靖陶土等为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贡献颇丰。
湘西的红土连着革命的血脉,是红二、红六方面军的摇篮,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最后的出发地。革命先辈在这片土地上为湘西人民赢得解放立下了不朽功勋,永载史册。湘西悠久的革命传统、辉煌的革命业绩、众多的英雄人物、质朴的民族风情、隽秀的自然风光有机地融合起来,共同构成湘西的神秘与神奇。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红土情节深深烙印在湘西人民的血液之中。如今,龙山茨岩塘、永顺塔卧等一批革命老区已成为湘西全域旅游新时代的红色地标。湘西的土壤,赓续红色血脉,锚定生态之路,愈加焕发出勃勃生机。
“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湘西的生动践行。党的十八大以来,湘西依托天然富硒土壤,充分发挥独特优势,围绕“五区建设”,培育区域当家产业,壮大区域主导产业,为精准脱贫、稳定致富提供硬核支撑。目前,湘西已形成茶叶、油茶、烟叶、柑橘、猕猴桃、蔬菜、中药材和特色养殖8大特色农业基地。
截至目前,湘西建成了全球最大的富硒猕猴桃基地、全国最大的椪柑基地、百合基地和全国优质烟叶基地,农业特色产业面积超过400万亩,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超过200家,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总数达167个。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1-5月,全州仅春茶干茶就完成产量5934吨,产值33.07亿元,生态文旅、特色农业产业招商储备项目超400亿元。
湘西是红色的,更是绿色的。古丈高望界、保靖白云山和永顺小溪三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提供天然氧吧,带来国家森林城市极佳的空气质量;矮寨公路、墨戎苗寨、凤凰竹山等多个生态景点成为网红打卡地,国家5A级景区矮寨·十八洞·德夯大峡谷胜景佳地三区联动,形成整体,奇峰秀水令人目不暇接;“游湘西,奔乾城”朗朗上口,乾州古城古色古香、气派依然,十里河道、石板古街、荷塘月色、后街酒馆,独具特色......
(文/石胜福 龚利华 黄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