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张家界市委、市政府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努力打造美丽中国张家界样板,张家界市先后获评国家森林城市、美丽山水城市、践行生态文明发展优秀城市。

堡子界

厚植生态理念,下好绿色低碳“先手棋”

提高站位抓统筹。张家界市委书记、市长共同担任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主任。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每年多次研究部署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市人大连续20年审议生态环境保护报告,并持续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执法检查,市政协创新开展改善生态环境专项民主监督。

提升法治谋长远。近年来,张家界市颁布了扬尘污染防治条例等6部生态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出台了《关于深入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建设生态绿色张家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等30余份文件,不断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法治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合作共建强保障。张家界市人民政府先后与湖南省生态环境厅、中国环科院签订合作协议,建立生态环境建设、污染防治合作机制,科技赋能生态文明建设。2020年至今,共争取中央和省级生态环境专项资金支持63239万元,为推动生态环境修复治理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大庸桥

突出靶向施策,打好环境质量改善“组合拳”

深化污染防治攻坚。近年来,张家界市深入持续开展入河排污口、饮用水水源地、城市黑臭水体等专项整治,实施地表水断面提升攻坚行动,水环境质量持续保优。2021年,张家界市、永定区水环境质量获得省政府真抓实干督查激励。2024年5月,张家界市水污染防治工作典型经验做法获生态环境部真抓实干通报表扬。聘请国家、省级专家团队“把脉问诊”,在移动源排放、餐饮油烟、扬尘污染等重点领域实施精细化管控,环境空气质量总体平稳。扎实开展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源头防治行动,严格各类重点用地用途变更准入管理,持续保持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91%以上。

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在张家界城区,共建成7座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62个乡镇实现污水处理厂全覆盖,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8.2%。积极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建成城乡一体化垃圾收转运体系,全市生活垃圾实现零填埋、全焚烧。

严抓突出问题整改。张家界市强力推进中央、省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涉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88座水电站,停止发电86座、拆除大坝46座,全市天然水域养殖设施清零,全域河道采砂全面禁止。

黄石寨

勇于实践创新,用好“两山”价值转换“关键招”

全面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在张家界市,划定了全省占比最高的生态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占国土面积的30.98%;动态更新“三线一单”分区管控成果,建立32个环境管控单元,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上马。大力开展造林育林,森林覆盖率达64.3%。

大力推进生态示范创建。张家界市的武陵源区、桑植县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永定区建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全域建成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023年,张家界市、武陵源区生态文明示范创建获得省政府真抓实干督查激励。

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张家界市立足生态优势,开发建成各类景区景点300多个,形成自然遗产观光游等丰富多样的旅游产品大格局,深入推动“+旅游”深度融合,构建“122”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生态美、百姓富有机统一。2023年,全市接待总游客42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700亿元,以生态旅游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对GDP贡献率达74%;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276元、同比增长6.6%。

张家界市郊

据统计,张家界市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多年排名湖南省前列,自2018年以来连续6年稳定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2023年、2024年1—9月,国控断面水质分别排名全国第8位、第2位,不断刷新历史最好成绩。

张家界蓝天白云、绿水青山已成常态,一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绿美画卷徐徐展开,成为湖南美丽城市典范,为中部地区落后城市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探索了一条可借鉴、可推广的路径。


供稿:湖南省生态环境厅综合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