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昆明市生态环境局安宁分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国家、省和市关于生态环境执法监管各项决策部署,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核心,按照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全年、全员、全过程”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大练兵补短板、强基础、激活力、抓落实“指挥棒”作用,着力以拼接执法监管“六大板块”为具体抓手,奋力推动执法大练兵活动走深走实,稳步提升执法能力水平,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行为,实现以突出执法监管工作实效,帮扶企业加速转型升级,倒逼环境质量稳定向好,服务经济社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2022年,昆明市生态环境局安宁分局获得国家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市、县级表现突出集体称号,实现云南省“零”的突破。
一、以“党建红”引领“执法绿”,打造生态环保铁军
一是立好风向标。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昆明市安宁市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活动工作方案》,细化职责分工,明确目标任务,并建立工作专班,负责执法大练兵活动的统筹协调、日常调度和宣传总结,推动全局全员全过程参与,形成以“大练兵促执法、执法推大练兵”的双循环驱动模式。二是把好思想舵。坚持把政治理论学习摆在首要位置,定期通过理论学习中心组、“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学习强国”“乐享安宁”、“每月一学”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提升政治理论思想建设,并制定“职权目录一览表”、“内部机构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流程图”等,强化制度约束,严控内部风险。三是走好原则路。择优选拔业务素质精、工作热情高、执法原则强的人员担任中队负责人,适时开展片区监管交流轮换和交叉执法,并要求“廉政监督卡”逢查必填,将深化党风廉政建设贯穿环境执法全过程。
![]() | ![]() |
二、以“强监管”叠加“严打击”,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一是源头管控。从行政审批、排污许可等领域,实行源头审批制度,实现审批与执法信息互通,并定期推送审批清单及环保手续问题线索。二是过程监管。将企业环保手续、污染防治设施运行、在线设施运行、危废处置等作为重点监管对象,采取定期检查、随机抽查、联合检查、专项检查、突击夜查等方式,持续加大日常监管及业务指导力度,积极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三是严厉查处。2022年,共计查处各类涉嫌环境违法案件70件,行政处罚金额746.48万元,其中:运用“四个配套办法”查处案件2件,限制生产案件1件,推行非现场监管案件7件;2023年1—9月,共查处涉嫌环境违法案件94件,拟行政处罚金额505.98万元。
![]() | ![]() |
图片:夜间突击检查及现场采样
三、以“巧借力”扩展“执法力”,提升环境执法效能
一是巧借外力,充实队伍。结合环境执法工作实际,制定《昆明市安宁市基层环境监管能力提升工作方案》,积极争取地方财政支持,探索推行第三方辅助执法模式,配置技术服务人员,协助开展日常检查,及时反馈违法线索,不断提升执法效能。二是巧做体检,精准帮扶。邀请第三方环保技术专家,践行“望闻问切”工作法,对辖区内20家重点排污单位开展全方位环保体检,全力找病症、寻病根、开良方,为企业提供精准执法帮扶服务。三是巧用科技,远程监管。用好在线平台、无人机巡查、走航船辅助等科技手段,发挥非现场执法作用,实施远程跟踪监控,构建多元组合、精准溯源、靶向监管的环境管理机制。2023年以来,通过非现场执法监管方式,共查处涉嫌环境违法行为10起,行政处罚金额高达119.85万元。
![]() | ![]() |
四、以“构合力”打好“组合拳”,建立执法联动机制
一是细化行刑衔接。制定“两法衔接”工作方案,将“两法衔接”工作纳入单位考评体系,充分整合行政司法力量,严厉打击涉“两打”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形成有效震慑力。二是优化执法联动。与属地人民法院联合建立生态环境保护执法联动机制,并正式挂牌成立“安宁市人民法院驻昆明市生态环境局安宁分局联络室”。三是强化部门协作。与公、检、法、司、城管、市场监管等实现横向互通,重点解决人民群众关切的“疑难杂症”环境问题,联合开展夜间烧烤油烟、重大考试考前噪音整治以及联动宣传等专项任务,在提升社会公众幸福感和打击环境违法犯罪行为方面取得明显实效。四是深化联合练兵。选派优秀执法骨干,积极参加生态环境部重点区域空气质量改善监督帮扶工作,并获得生态环境部信函表扬。组织执法队伍参加省生态环境厅“绿剑云南”行动交叉执法检查、市生态环境局“绿剑—2023”专项执法行动,大幅提升一线执法水平,查处大批涉嫌生态环境违法行为。
图片:油烟专项联合整治行动夜间排查整治
图片:与当地法院建立联络室揭牌仪式
五、以“优服务”提升“公信力”,优化辖区营商环境
一是盖好帮扶楼。对检查发现的环境问题,实地进行帮扶指导,能够立行立改的,推动企业现场改、彻底改,需要跟踪督办的,帮扶企业制定整改措施,全过程跟踪问效,适时组织复核指导;二是筑起学习楼。持续做好企业排污许可、在线监控及“三磷”企业整治回头看帮扶工作,多次邀请专家对涉及部门、企业进行授课和培训,每月至少开展1次业务指导和法律、政策宣传工作。三是固稳民生楼。建立“领导带班、全天24小时值班、专人负责接听、主城1小时、其他地区2小时赶赴现场”应急处置制度,确保高效解决群众反映的难点、热点、痛点问题。同时,不断完善环境应急管理机制,积极参与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3次,着力在实战提升队伍应急处置能力。四是建好互信楼。深入推行“柔性执法”制度,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2023年上半年,共减免处罚案件5件,减免金额169.8万,减轻处罚26件,减轻金额145.79万元。
![]() | ![]() |
六、以“严督察”推动“促整改”,巩固整改落实成效
一是推动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落实。目前,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交办的问题,均已整改完成并通过验收。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均按时序推进整改,未出现超期未办情况。二是抓好长江经济带警示片披露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扛牢“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政治责任。每月定期调度整改进展,每季度强化现场监察、采样监测和帮扶指导,督促企业落实整改主体责任。2018年以来,长江经济带警示片披露的生态环境突出问题,除2022年问题正在整改外,其余均已完成整改,并通过省级验收。同时,认真落实长江流域“三磷”整治回头看工作,巩固“三磷”企业整治成果,落实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职责。三是落实行政处罚案后督察整改。按照“老问题不反弹、新问题不冒头”的原则进行复查核实,对未通过后督察的案件一律不允结案,对发现新问题的点位一律从严从重查处。建立逢案必审、集体审核制度,确保每一个行政处罚案件均严格按照自由裁量基准处罚,每一个案件均有法制把关出具审查意见。2022年,市生态环境局安宁分局行政处罚案卷质量评审成绩位列昆明市生态环境系统第1名。
![]() | ![]() |
下一步,昆明市生态环境局安宁分局将结合自身特点特色,积极开展多样化大练兵活动,认真梳理近年来大练兵工作中的不足,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着力提升案件办理质量,补齐队伍建设管理、制度建设与执行、移动执法系统应用、典型案例报送发布等方面存在的突出短板和弱项,聚焦各类专项执法行动,对标示范标杆,学习先进经验,创新方式方法,切实增强练兵实效,着力打造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生态环保铁军。
供稿单位:昆明市生态环境局安宁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