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正好,秋风渐浓。深藏于岁月的时间在走,深沉厚重的黄土高原正于神秘中显现神奇,奔腾不息的黄河之水正在流淌中焕发生机。纵览天地间这平凡朴素却极具内涵的景致,古老而又年轻的准能矿区,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在推进现代化生态露天煤矿建设的新征程,以能源革新之势,创造生物多样之美,用力量和智慧给予天地和岁月最坚强有力的回应。
复垦区 高飞 摄
8月9日,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安全高效、清洁低碳”为主题的全国露天煤矿绿色低碳发展现场会在国能准能集团召开,准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杜善周作了题为《继往开来启新程 接续奋斗谱新篇 奋力打造新时代“煤海塞罕坝——露天煤矿低碳发展准能模式的创新实践》的主题报告。准能集团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扛起露天煤矿绿色低碳发展大旗,以绿色低碳发展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成功探索出一条跨越资源枯竭型陷阱的新路子,创新形成了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生态治理好、科技含量高、安全有保障的现代化露天煤矿发展新模式。
北排人工湖
因地制宜,做强“两翼”,铸稳绿色发展之基
位于黄河几字湾的准能集团,面对重度缺水、植被稀疏、生态脆弱的地理环境,坚持做活“生态文章”,铸稳绿色发展之基。近年来,准能集团累计投入资金27.85亿元,完成复垦绿化及生态环境整治土地9.8万亩,植被覆盖率升至80%以上。如今的准能矿区,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区域气候显著改善,群落正向演替,生物多样性逐年递增。
实现采复一体化,准能人把梦想刻写在奋斗的坐标上。准能集团牢牢把准“企业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主体”这一定位,提出以低碳循环经济和绿色生态经济为企业转型“两翼”,立足国家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和铝土矿资源替代的双重迫切需要,充分挖掘准格尔煤炭“高铝、富镓”特性,推进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力求以绿色低碳发展为核心,加速能源革命,最大限度减少能源开发利用对自然生态圈的影响,以能源革新之势 造生物多样之美。
唯其艰巨,更显担当。在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开发大型露天煤矿,生态保护与治理工作首当其冲。为实现煤田开发与生态建设协同发展,准能集团因地制宜深思熟虑,坚持四十年如一日,不折不扣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排土作业、土地重构,水土保持和生态重建,有效解决水土流失,形成了特大型露天煤矿绿色开采经济发展的专业理论和技术。把黄土高原地貌沟壑纵横的“鸡爪子山”治理成为今天一马平川的的万亩良田,让矿山焕发新机、展现新容颜。
始于梦想,基于创新,成于实干。在全新的治理模式探索进程中,准能集团运筹帷幄、科学研判,根据采矿进度,分期制定生态建设规划,做到边开采、边复垦。同时,按照“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科学管理、注重效益”原则,根据矿区地形地貌及水文网络,构建了整体包围、分层拦阻泥沙为主的宏观防御体系,在矿区周边上游布设拦洪坝,在矿区周边下游布设拦渣坝,整个矿区共建拦洪拦渣坝46座,切实发挥了保持水土功能,水土流失量从13000吨/km2·年降至1500吨/km2·年,水土流失控制率升至80%以上。
找准重点,瞄准目标,精准发力。准能集团拒绝可能,必须准能。准能集团与内蒙古环境科学研究院开展技术合作,进行科技攻关,筛选出适宜植物近百种,建立了灌草型、乔草型、乔灌型和乔灌草型四种科学的生态结构模式,形成不同种、不同组合类型的生物群落,增加矿区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的多样化。同时探索实践复垦土地快速熟化、改良的技术路线,采用先锋植物、粉煤灰和绿肥等措施进行土壤改良,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根据实践经验,形成《露天煤矿生态恢复草灌乔模式建设技术规程》《露天煤矿生态恢复灌草型模式建设技术规程》等成果,制定《准能集团公司绿化复垦管理办法》《准能集团公司园林绿化标准化作业流程》,从技术到现场实现规范管理,确保生态建设质量。
最新大楼
因势而为,破解难题,开启绿色产业之门
走进“山青、水绿、景秀、物丰、人美”的准能矿区,无论是山水树木还是蓝天白云,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处处展现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精彩。
准能集团创新形成的黄土高原生态建设技术体系,有效破解了黄土高原半干旱荒漠地区大型煤炭基地开发与保护协同推进的重大技术难题。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破解了生态脆弱区大型矿业基地生态环境保护的世界性难题,推动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新故相推,日升不滞。准能集团牢牢把握“改变矿区复垦模式,加快促进农业增效”发展要求,投资2亿元,与准格尔旗人民政府联合成立准格尔旗矿区生态建设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开创了“采—复—农—牧—园”协同发展模式,同时运用“生态+”多元转化机制,大力推进矿区的光伏农业和现代果、林、菜、畜优质高效农业快速发展,打造出集现代农业、生态养殖、生态景观防护林、农业观光的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目前,准能矿区现存栏优质肉牛2000多头,牧草基地1万多亩,开发饲料及小杂粮种植基地3000多亩,已经建成采摘日光温室20栋,野营观光蒙古包20座,自行车观光道10公里,种植观赏花卉100多亩。2022年,与政府共同启动“准能·伊利万头奶牛示范牧场建设项目”建设,可实现利税上亿元。目前正在加紧建设拥有“1万头牧牛,2万亩良田”的生态牧场,建设工地现场如火如荼,一派繁忙。
践行责任义不容辞,反哺社会理应为先。准能集团通过开展“农户+农牧业平台”精准扶贫模式,打造一面对接农牧民产出、一面通过深加工和整体包装推广市场的平台,既解决农牧产品的销路问题,又打造富于区域特色的地方农牧产品品牌,既造福了百姓,又促进地方经济发展。集团还通过“产业扶贫、消费扶贫、就业扶贫、生态扶贫”,实施扶贫项目42项,14个嘎查村得到帮扶,解决本地就业超过2万人,带动当地农户6000多人走上脱贫致富之路,人均年增收1.28万元。
黑岱沟露天煤矿排土场航拍图
因业施策,文旅融合,推进绿色创新品牌之路
在稳步实施“生态+旅游业”工作中,准能集团积极推进国家级绿色矿山公园建设,深度挖掘矿山旅游资源,开发“科普+工业”的旅游模式,探索转型发展的可持续道路,全力打造矿山工业旅游新名片。
深挖矿山旅游资源,加强矿山生态旅游区建设。准能集团累计投入2亿元资金,进一步完善和提标改造,基本具备生态、矿业遗迹、科普旅游等功能。2017年底,准格尔国家矿山公园成功获批,在推动绿色矿山建设上,又增加了一个“国字号”品牌。准能集团通过图片影像和场景模拟,展示了矿业生产遗迹、地质地貌与独具特色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建立矿山博物馆、矿山遗址,展示退役的露天煤矿开采的大型设备,截至目前,准格尔矿区生态旅游区已累计接待游客12万余人次,,走出了一条独具准能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预计“十四五”期间可吸引游客100万人,新增就业岗位6万个。
黑岱沟露天煤矿东排土场
构建多元产业集成,有机融合生态建设。准能集团推进“生态+光伏、+农业、+牧业、+林果、+旅游、+棕地利用”等多元产业,已建成生物多样性公园、生态牧场、优质肉牛养殖园、林果生产采摘园、党员教育实践基地、婚庆文化园等为一体的综合园区,集成示范效应突出。初步形成露天开采与生态建设有机融合、人为活动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局面,为煤炭行业露天矿生态恢复与保护提供了准能方案。经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测算评估,2018年至2021年,准格尔旗准能矿区生态系统文化旅游服务价值量由0.14亿元提高至0.18亿元,生态产品初级转化率逐渐提升,绿金指数由2018年的0.13提升至2021年的0.16,生态系统生产总值较2016年增加14.09亿元,实现大幅增长。
踏上新时代新征程,准能集团砥砺前行,接续奋斗,以更加昂扬向上的斗志,吹响露天煤矿绿色低碳发展的号角,以更加饱满豪迈的激情,绘就高质量发展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崭新篇章。
(微博微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