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大力加强贵州地方生态环境保护标准体系建设,推动贵州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加快贵州在创新绿色制度上出新绩,1月30日,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召开了贵州省生态环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正式成立贵州省生态环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标委会)。省市场监管局标准化处相关负责同志出席并宣读同意成立贵州省生态环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复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自然资源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农村厅、省能源局、省林业局等省直部门,省生态环境厅部分业务处室,标委会委员、秘书处工作人员等50余人参加会议。

贵州省生态环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现场

据悉,标委会由33名来自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贵州省标准化院、贵州大学等相关行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检测机构、行业协会专家组成。

现场颁发贵州省生态环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代表)聘书

“生态环境标准,是改善生态环境质量、防范环境风险、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支撑,生态环境保护监管和执法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效能的关键抓手。”省生态环境厅党委委员、副厅长陈莉在贵州省生态环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上介绍。

省生态环境厅党委委员、副厅长陈莉

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省相继制订了一批具有贵州特色的生态环境保护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但总体上看,生态环境保护地方标准体系结构还不完善,部分生态环境保护要素、领域的标准还不健全。

2023年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强调,要奋力在创新绿色制度上出新绩,充分发挥改革“试验田”作用,加快构建具有贵州特色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生态环境标准,是生态环境法规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委会主要开展生态环境相关领域的标准研究与制定工作,涉及水、大气、土、固废、声等环境要素的质量标准、管控标准、排放标准、监测标准等领域,大力推进全省绿色制度创新。

“成立标委会,是全省结合实际,形成共同推进地方生态环境标准体系建设强大合力的重要举措。”陈莉表示,此举对贵州省推进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生态环境标准化工作水平,支撑和保障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建设美丽贵州等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

“我们将努力打造一支集标准化知识、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于一身的高质量标准化工作队伍,发挥专家学者的智库作用,加快构建适应时代要求、具有我省地方特色、满足经济高质量发展需求的生态环境标准体系。”标委会主任委员、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党委书记徐浩表示,标委会还会适时开展地方标准实施情况评估,及时修订完善现行标准,提高生态环境标准的科学性、先进性和适用性。

标委会全体委员合影

成立大会结束后,标委会召开了第一次全体委员大会,审议通过了《贵州省生态环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章程》(试行)、《贵州省生态环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细则》(试行),并讨论了下一步工作计划。


来源:贵州省生态环境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