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绿水青山之本,筑绿色发展之基”是孝感市孝南区坚持生态文明创建的核心观念。近年来,孝南区深入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树牢生态意识、筑牢生态屏障,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助推全区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擦亮绿色底色,引领高质量发展成色持续提升。3月24日,2022年度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名单公布,孝南区榜上有名。
做好“生态+治理”文章,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孝南区从提“气质”、净“水质”、优“土质”三方面发力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为此,孝南区坚持以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为核心,聚焦工业企业管控、扬尘防治、餐饮油烟、移动源管控、汽车喷涂、秸秆禁烧、散煤治理等7大重点领域管控,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综合治理攻坚,大气环境质量呈现持续稳定改善的良好局面。
同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近些年,全区建成生活污水处理厂9座,实现乡镇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总处理规模11.48万吨/日;建成工业污水处理厂1座,日处理能力1万吨/日,汉孝工业污水处理厂在建,长兴工业园污水处理厂即将启动建设。加大水体修复力度,完成汉川渠、王母湖村湾截污及长江经济带二期1座标准站和6座微型站项目建设,陈家河生态治理工程已完成工程总量的85%,杨店河(三汊河)人工湿地水质净化项目正在加快建设中。
还印发了《孝南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全区采集67个点位,完成孝南区农用土地污染状况详查,同时完成全区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掌握19家重点企业周边地块土壤环境现状,区政府与其中的5家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签订土壤污染防治责任书,全面完成重点监管单位的土壤污染风险隐患排查。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 100%。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工程,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95%以上,化肥利用率均达到40%以上。强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全区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率97.98%。
写好“生态+发展”文章,推动生产方式绿色转型
大力发展生态工业。孝南区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致力打牢生态经济硬实力底盘,立足产业发展基础。打造中国卫生用品之都、华中绿色食品产业集聚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成效显著;打造清洁能源产业高地,统筹推进热电联产、新能源和储能发展,优化能源结构,提升能源供给能力,保障能源安全,谋划投资建设15亿元的热电联产项目,逐步构建光伏、风电、生物质发电、垃圾发电多能互补的新能源产业体系。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孝南区做优以香稻、糯稻、再生稻为主要品种的稻产业链;开发培育壮大蟠桃、黄桃、无性茶、精细蔬菜等特色产业;打造糯稻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香稻生产育种中心等一批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地;深入实施农旅养融合发展,卓尔·桃花驿小镇、中华敬老园、圣贤优农等农旅养景点影响扩大,培育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24个,朱湖国家湿地公园正式授牌、入选全省近零碳商业试点示范项目。
大力发展生态文旅业。该区围绕争创全省全域旅游示范区,以观花赏景、休闲体验、科普教育为重点,打造107国道多功能旅游示范线;以桃花片片、小荷尖尖、双卉斗艳、金色农耕等现代农业休闲园区及民俗文化为重点,打造黄孝线多产业旅游景观示范线。新增了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11个,成功打造美丽乡村36个,杨店桃花驿赏花休闲游入选全国精品景点线路。
答好“生态+惠民”文章,推动绿色生活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孝南区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十四五”开局起步的“头号工程”来抓,锚定“全省一流”目标,制定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挂图作战,全力打造孝南营商环境“金字招牌”。2022年,孝南区营商环境再创新高,综合考评“两年跨两大步”,跃升全省第十。被中国县域营商环境研究课题组命名为“2022年度中国营商环境百佳试点县市”、获评“2022年度县域高质量发展经典案例”以及浙商最佳投资城市、城市吸引力指数位居全省一类县市区第13位。
孝南区还大力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面落实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厕所革命”三年行动、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三年行动,全区城乡生活垃圾实现全面收集和处置,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积极申报省级生态镇、生态村,按照上级有关方案,明确生态创建有关责任和年度工作任务,强化调度,狠抓落实,稳步推进生态省创建工作,同时认真做好市级生态镇、生态村创建工作。累计完成农村环境整治30个村,创建省级生态乡镇8个、省级生态村40个。同时,通过多种宣传方式和宣传活动,强化企业、社会组织和群众保护生态的意识,大力营造生态文明建设的浓厚氛围。拍摄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专题宣传片,积极展示孝南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成果;开展环保普法进校园、进乡镇、进社区、进企业活动,发放宣传册8000余份,发送宣传短信5万余条,激发群众参与、支持生态环境保护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文:熊立泰 湖北省孝感市生态环境局孝南区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