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片地处鄂西,被茫茫大山环绕的山城里,平时是怎样的风景?
上有浮云生,山行水逶迤,郁屈如盘龙……这些美景得以呈现在世人眼中,离不开一群基层环保工作者夜以继日地守护。
恩施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大队大队长柳惠炼就是其中一员,用脚步丈量绿水青山、守护蓝天白云的他,以行动书写着恩施环保人的使命与担当。
初心不变:奋战一线好“能手”
6月,太阳炙烤着大地。柳惠炼依旧按照平时的工作节奏,用脚步丈量着恩施市19个乡镇办的山河,实地走访信访投诉地点,深入了解投诉件背后的因果,耐心安抚来访者,细致调查,从容化解。
“从事环保工作22年,从一个年轻小伙儿变成了老大叔,从不善言辞变成现在的能说会道。”柳惠炼笑道,这样的场景和工作内容,在他眼中再平常不过。
工作中的他总是主动承担、不惧困难。无论是深夜执法还是突击检查,总能见到他与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行为作斗争的身影。
“除了日常检查外,我们日常处理最多的就是一些投诉企业破坏环境的信访件。”他说,一般处理信访件时,他都会以最快的速度赶往现场,调查核实信息准确性。对污染严重、影响范围大、矛盾突出、事件敏感的危害群众身体健康的排污企业,绝不姑息迁就。
上个月一天的深夜12点,柳惠炼接到群众投诉,反映住所周边有刺鼻气味,极大地影响了日常生活。
接到举报后,他二话不说,从床上爬起来,挂上工作牌,和同事驱车前往。
“当时已经是深夜,我们拿着检测仪,循着臭气追溯污染源,了解周围地势及企业分布情况,逐一开展核查,几个小时后,终于找到臭味来源——一辆空油罐车。”
于是追根溯源,气味为何产生?装载过什么物品?车辆途经地区,这些谜题需要逐个解开。
柳惠炼协同公安部门开展共同执法,终于在24小时内迅速调查完毕。
“加班加点是常事,接到投诉我们得第一时间到现场解决问题。”
身处执法一线,柳惠炼从未叫过一声苦、喊过一声累。
铁面柔情:执法服务两不误
说起执法工作的“五味杂陈”,让柳惠炼感触最深的不是执法工作有多苦、多累,而是有些企业对环保法律法规的不了解。
“企业心中有法,才会守法畏法。有些企业认为污染物脏点、乱点,根本到不了违法的程度。碰到这样的企业,我们既要‘黑起脸’警告,不整改就是违法,还要耐心讲解法律法规的要求和整改的标准。”柳惠炼说。
严格执法,更要耐心普法。20余年来,每到一家企业,柳惠炼都坚持规范执法、文明执法,同时,对企业开展“全面体检”,从环评手续材料、日常运营台账资料到生产车间、治污设施运行情况,不放过一个细节。他说:“严格细致地检查,可以查出企业潜在的环境隐患,提醒企业及时整改,防止小问题上升到违法行为。”
服务不只对企业,也在于与群众牵手。
今年4月以来,州生态环境局恩施市分局多次接到州城一居民小区业主群体反映一家有机肥料厂臭味扰民的投诉。
“在接到投诉后,我们第一时间成立工作专班,迅速开展现场走访调查。”柳惠炼说。
经调查,该企业各项手续合法合规,其臭气浓度也未超过国家标准限值,但厂区位置高于小区,产生的臭味随着风速、风向和气压的不同,确实对小区居民的生活产生一定影响。
既要纾企困,又要解民忧,此时的柳惠炼和同事们,主动承担起“和事佬”的职责。
他们多次上门告知周边群众合理诉求,与企业负责人一起分析,主动帮企业谋划搬迁选址工作,另一方面,又及时将企业的态度转达给居民,让群众诉求有回应。
“企业搬迁了!”一个月后,在他们的奔走下,一锤定音,难题迎刃而解。
“企业作出很大牺牲,在搬迁后我们仍要负起责任。”柳惠炼说。
公司搬迁后情况如何,目前面临的困境是什么?柳惠炼实地调研,同负责人沟通交流,现场支招、沟通协调。
今年来,柳惠炼带领生态环境执法大队开展执法检查410余次,检查企业255家,处理信访投诉132件。
数据背后故事多,困难也不少,柳惠炼只是恩施环境执法工作者的一个缩影,执法人员的共同努力将这些数据“拼”成白云蓝天。
为不负绿水青山,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着生态环境执法工作的责任和担当。正是在一颗颗“螺丝钉”的努力下,恩施的天更蓝了、水更清了,正如《环保人之歌》里唱的:“青春融注每一片绿色,汗水洒向每一条江河。”
作者:唐丽莎 唐恩鹤
供图:湖北省恩施州生态环境局恩施市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