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污许可制实施以来,广西认真贯彻落实生态环境部《关于优化生态环境保护执法方式提高执法效能的指导意见》,推动排污许可证后监管模式改革创新,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整合移动执法功能,助力做好排污许可工作,打造排污许可与环评“一码通”。整合环境信息资源,开发企业环境信息“二维码”,“部门扫码,可监管;企业扫码,可自查;公众扫码,可举报”,一部手机管企业,实现固定污染源排污企业的执法、管理和公众监督智能化、便利化,不断提高执法效能,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整合现有系统资源,实现“一网统管”。依托现有广西环境移动执法系统、广西固定污染源自动监控平台进行专项升级改造,整合生态环境部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和生态环境部回流行政处罚数据,基本解决了固定污染源数据多头采集、系统互联互通性差、固定污染源数据与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关联性较差等问题,基本实现固定污染源从环评审批、环保验收、排污许可到污染源自动监控、行政处罚等闭环管理,促进固定污染源精细化监管,有效打通环境信息壁垒,消除部门阻断,环境监管由“分头办”向“协同办”转变,助力污染物排放自行监测、环境违法立案查处、环评审批等系统内部信息互联互通和协调配合,降低行政成本。

开发运用信息化载体,实现“便利监管”。以“部门扫码监管、企业扫码自查、公众扫码监督”为基本思路,在整合现有系统资源基础上,为全区5万家排污单位逐一生成广西生态环保二维码,创新开发“生态环保一码通”专用微信扫码小程序,挂载至“广西生态环境”微信公众号,并对外公开使用。二维码动态更新企业环境监管信息,并在信息查询界面增设信访举报入口,社会公众、排污企业、监管人员均可通过小程序中的“搜一搜”或二维码“扫一扫”功能,区分权限快速查询全区排污单位基本信息以及环评、验收、排污许可证、自动监控、环境信用、行政处罚等环境信息。截至目前,已完成全区排污许可监管企业厂区门口和排污口二维码公示牌的统一制作与发放安装,实现全区固定污染源“一码”监管全覆盖。通过“码上监管”,将“强监管”与“减干扰”有效结合,环境监管逐步由“线下跑”转变为手机办、“网上办”,可有效减少对企业日常生产经营不必要干扰,助力优化营商环境,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拓展优化现有系统功能,实现“闭合监管”。除开发专用微信扫码小程序外,广西不断完善拓展移动执法APP端功能,对现有的广西环境执法一体化平台进行升级迭代。执法人员通过手机登录移动执法APP,可以直观掌握全区排污单位排污许可证关联信息总体情况。执法人员仅需一部手机,就能实现精准执法,提高执法效能。社会公众仅需一部手机,即可动态了解身边工业企业环境信息,对企业合法建设、投产运行、依证排污环境行为进行监督,有效补充公开监管手段,增进企业与公众之间的交流互动,给公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参与感和安全感。


(供稿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