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上午,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召开新闻发布会,重点介绍本省净土保卫战工作进展与成效。截至2022年9月底,全省累计完成10262个行政村环境整治,新增纳入重点监管单位名录的企业中已有74家完成土壤污染隐患排查报告,隐患排查完成率85.06%,完成43家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污染源整治,推动农用地土壤镉等重金属污染源头防治行动,1823个矿山历史遗留固体废物图斑纳入排查范围。
全省生态环境系统紧扣年度重点任务和职能目标,全面贯彻落实《土壤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等有关法律,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预防,严格建设用地准入,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稳步推动地下水环境保护,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水平,加快治理农村黑臭水体,完善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长效机制,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为打好净土保卫战,湖北落实了如下工作:
根据生态环境部的工作部署,印发《湖北省“十四五”土壤、地下水、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湖北省农业农村污染治理行动方案(2021-2025)》,坚持规划引领。制定年度工作计划,使工作清单化、清单任务化、任务时限化。强化工作落实,实行月调度、季通报制度。
联防联控,深入开展土壤污染防治。持续开展典型行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2017年起,用时近4年全面完成了农用地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摸清了环境质量底数。初步确定了拟调查的73个行业的典型行业企业对象和中药材种植调查区域。
完善体系,推动地下水污染防治。强化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保护。构建了全省“划、立、测、管”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工作体系。完成2个县级和89个乡镇及以下“千吨万人”规模集中式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地划定工作和优化调整,设立地理界标和警示标志,县级水源地定期监测并依法向社会公开季度水质状况报告。
防范风险,有效实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印发《湖北省固体废物与化学品污染防治“十四五”规划》,统筹谋划和推进实施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重点以系统治理为路径,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原则,统筹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与固体废物及化学品污染防治的协同增效。以生态环境安全为底线,以“无废城市”建设和新污染物治理为总抓手,全面提升固废与化学品污染治理能力,建立健全固体废物和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体系。
统筹推进,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省生态环境厅持续开展农村环境整治,以污水减量化、资源化、分类就地处理为导向,持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探索形成一批被国家宣传推广的多元化治理模式,即:整县打包专业运营的“郧阳模式”、分散处理资源化利用的“枣阳模式”、改厕与污水治理衔接密切的“黄州模式”,为该省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供了有效经验。
(文/汪涵 李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