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当空,骄阳似火。在安徽省绩溪县翚溪西路沿线小区污水改造工程现场,工人们冒着烈日高温,正在进行开挖、埋管工作,抓住晴好天气加快推进翚溪河雨污分流项目。施工人员表示,雨污混接是水环境治理的顽疾,不仅污染河道水环境,若雨水进入污水管道造成污水处理“超负荷”,更容易导致积水和跑冒外溢等情况。通过建设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加快打造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环境,从源头上切断污染源,进一步提升新安江流域源头水质量。这是绩溪县加码发力推进新安江—千岛湖生态保护补偿样板区的一个生动镜头。
源头活水出新安,百转千回入钱塘。新安江流域是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先行探索地,历经三轮试点。2021年始,新一轮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全面升级为新安江—千岛湖生态补偿试验区建设,成为生态补偿机制国家平台和发展战略。2023年6月5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安徽省人民政府在安徽合肥签署《共同建设新安江—千岛湖生态保护补偿样板区协议》,全面升级补偿标准、补偿理念、补偿方式、补偿范围,正式拉开了样板区建设的大幕。
新安江上游水质优劣,关乎长三角生态安全,绩溪县作为新安江重要源头,今年来该县在资金统筹、项目实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上加大建设力度,奋力当好新安江流域源头水保护“压舱石”。
加大资金统筹加码推进。参照《安徽省推动新安江—千岛湖生态保护补偿试验区建设2023年重点任务分工》,由绩溪县发改部门牵头,聚焦7个方面,共提出重点任务36条,积极向上对接申报20条合作需求清单,全面推深做实新安江—千岛湖生态保护补偿样板区建设。为了确保资金发挥应有绩效,将钱用在样板区建设刀刃上,2023年上半年全县共投入环保类资金1.43亿元,其中新安江生态补偿资金2000万,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6482万元,地表水断面生态补偿资金815万元。编制完成总投资29.5亿《新安江—千岛湖生态补偿试验区(绩溪段)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绿色产业升级(EOD)项目》,梳理出5个大项目,12个子项目的项目清单,已通过省级EOD项目库评审并推送到国家生态环境部,着力探索打造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赢机制,保障样板区建设持续有力推进。
项目赋能引领建设保护。今年以来,绩溪县利用上级生态补偿资金4000万元,安排了县生活垃圾转运配套设施建设项目、松材线虫病防治、扬之源水电站依法关停退出、登源河龙川一浒里段生态环境治理提升等9个项目,为生态补偿样板区建设加码发力。申报债券资金支持样板区建设,总投资2.6亿元的经开区污水厂提标扩容改造及排水管网雨污分流改造专项债项目成功入库。同时,在上半年全部建设完成全县 72 个中心村污水处理设施的基础上,以住建局为申报主体的全县生活污水厂提升改造项目涉及资金2亿元,目前已进入谋划阶段。
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为了推动新安江绿色发展,建立特色鲜明的绿色产业体系,绩溪县大力实施生态价值多元转化,让产业“含绿量”加速转化为发展“含金量”。一方面加大对绿色企业培育力度,拓宽绿色直接融资渠道,由县财政部门联合县人民银行鼓励各金融机构积极投身“绿色信贷”建设,县农商行在绿色信贷方面重点支持废旧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光伏能源产业及小微企业发展。财政部门还与林业系统开展更加紧密、更加深人、更加广泛的合作,全力打造绿色信用圈“林下经济信用圈”。另一方面,创新注册了绩溪徽菜区域公共品牌“绩品”,建立徽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实现农产品到旅游消费品转化,现已开发山珍、畜禽、饮品等 4大系列21个品质鲜明的特色“绩品”单品,绩溪火腿等5个产品成功入选全国地理标志农产品。公共品牌推出1个月,线上线下达成4.3亿元产品订单。
文:安徽省绩溪县生态环境分局 周明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