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流转,又是一年春来到。北纬30度的瓦屋山水汽氤氲,间或显露出复兴村生态茶园的碧绿,诉说着蜀地秘境仙乡的奇妙,倾吐着春茶丰收的喜悦;大熊猫国家公园博物馆,声光电交织出的一幕幕场景,吸引着游人前去探究大熊猫生活生长的秘密;清澈见底的青衣江,一路欢畅地奔流,滋养着两岸茂盛的草木,润泽着沿河百万人民;现代化机械在田野里来回穿梭,改变着延续千年的耕作方式,为“天府粮仓”播下新的希望……

这就是四川省眉山市洪雅县,以“七山二水一分田”涵养着独特的生态资源优势,拥有纬度神奇、温度适中、高度适宜、绿化度高、洁净度好、负氧度浓、精气度足、优产度强的天然优势,是四川省距离省会城市最近、生态环境最优的区县,成功创建国家生态县、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荣获首届“中国生态文明奖”,被誉为“绿海明珠”“天府花园”。尤其是近年来,洪雅县委、县政府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定位“两山”转化示范县、绿色发展先行区的目标,推动绿色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胜势,成为四川省14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地区之一,进一步拓展了绿色低碳发展、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的现实基础和广阔空间。

“洪雅蓝”渲染一片天

绿荫遮蔽的林间步道,承接着透过树叶洒下的点点光斑,绿意与春光映满双眼,清新的空气充盈胸腔,这是人们在洪雅普遍可以享受到的“生态幸福感”。洪雅县全域负氧离子浓度达到国家I级标准,五大旅游景区负氧离子含量常年保持在每立方厘米一万个以上;森林里树木散发出的“芬多精”清香物质,有增强记忆力、提高免疫力和活化人体细胞等多种功效。

为了让空气常新、蓝天常伴,洪雅县委、县政府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下足了功夫,先后围绕重污染天气应急处置、臭氧污染防控攻坚等修订出台多项预案和方案;县政府常务会议每月研究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县纪委监委、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县环委办定期联合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综合督查。县生态环境局与公安局、税务局、综合执法局等多部门建立信息共享、协作共治、联动联控机制,多方助力打好蓝天保卫战。在春节、元宵节等重点时段,加强烟花爆竹禁放管控工作,2022年全年禁放区域内583个小网格值守人员全勤在岗,未发生一起燃放烟花爆竹、孔明灯的事件,未出现一小时轻度及以上污染天气。同时,洪雅县还针对露天焚烧秸秆、露天烧烤、餐饮油烟、文明祭扫等出台相关措施规定,确保不污染空气、不发生火患。

洪雅县还全力支持企业技改、扩能、发展绿色生态工业,并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编制碳汇发展规划,扩大生态环境容量和承载力,实施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杜绝“两高”项目落户。

经过不懈努力,洪雅县空气质量得到持续改善。2022年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44天,同比增加2天,优良率94.2%,同比上升0.5个百分点,综合指数3.28, PM2.5均值为30.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5个百分点,以上各项指标在眉山市6个区县中均排名第一。

山间云雾晕染开的那千丝万缕的蓝,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走进洪雅,让世界旅游目的地、中国养都、天府旅游名县的金字招牌更加闪亮。2022年,洪雅县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206.58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2812.97万元,完成文旅项目实际投入21.38亿元,同比增长40.94%。

“洪雅清”润泽一方人

洪雅的山多水更多,330条大小河流溪沟,最终汇聚到自西北向东南横贯全境的青衣江。青衣江的发源地不在洪雅,但洪雅县境内57公里的青衣江已经抚育这片土地上千年。2020年7月,四川省政府批复建设眉山市青衣江亭子山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向洪雅、丹棱、东坡3个县(区)70余万人提供安全饮水。

江堤已经完成土地平整工作,工人正将一棵棵树木栽种下去。洪雅县委常委、县总工会主席姜定波指着远处说:“县里对青衣江洪雅段投入1000多万元,开展青衣江流域水生态修复工程,目前已经到了收尾阶段。”

开展青衣江流域水生态修复,是洪雅县委、县政府围绕“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总体目标,坚持水岸同治、多点发力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洪雅县先后完成七里坪镇宏洋水库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地划定,投资建设青衣江亭子山饮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生态廊道和涵养林,建设隔离防护设施3564米、安装视频监控39台,实现水质时时测、监控全覆盖。将水环境治理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相结合,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抓好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示范村新(改)建无害化卫生厕所;深度治理畜禽养殖污染,整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和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等工作,全面改善农村环境。严格耕地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和污染治理,持续推进垃圾分类和医废处置,持续开展化肥农药减量。

扎实推进河湖长制工作,明确河道管护工作要求,加强日常巡河保洁力度。2022年,县、镇、村三级河长全年共巡河11243次,整治问题89个,拆除部分小水电,进一步确保河面无漂浮物、河中无障碍、河岸无垃圾。全面推进污水管网整治,先后完成场镇污水收集末端管网143.8公里,修复整治截污干管24公里,新(改)建排水管网26公里。

通过一系列措施,洪雅县水环境质量改善提高明显。目前,县域内主要河流青衣江除总磷保持在Ⅱ类水质外,其他指标均达到Ⅰ类水质;重点小流域安溪河、雅女河地表水水质为Ⅲ类,花溪河、川溪河地表水水质为Ⅱ类,周公河地表水水质为Ⅰ类;胜利水库水质为Ⅲ类,总岗山水库、丰产水库水质为Ⅱ类。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全县境内无劣Ⅴ类水体、黑臭水体。

站在亭子山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口泵房上,宽阔的青衣江波光粼粼,偶有鹭鸟急速掠过水面,划出一道道优美弧线,如洒落一串串音符,荡起一圈圈涟漪。姜定波手指青衣江,十分自豪地说:“这些年,我们保护青衣江就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舍得投入,取得了十分可观的效果,特别是实现了出口断面水质优于入口断面水质的好成绩,我们把一江清水送到了下游!”

“洪雅绿”扮靓一座城

洪雅县目前森林覆盖率高达72.49%,但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这个数字还只有14%。随着大规模荒山造林和建设良种基地、林木病虫害防治等科研工作的展开,林木蓄积量和林木品质都有了大幅提升。时至今日,洪雅县已累计人工造林50万亩,封山育林21万亩,保存下来的天然林达到88万余亩。

2021年10月,在有机整合洪雅瓦屋山自然保护区、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等4个自然保护地的基础上,占地512平方公里的大熊猫国家公园正式成立,“伞护种”效应进一步显现。洪雅县在持续保护大熊猫的同时,也为大熊猫栖息地内的其他野生动植物撑起了一把“保护伞”。数据统计,洪雅县已发现植物3600余种,包括中国特有属植物如珙桐、连香树等;野生动物475种,其中就有羚牛、林麝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洪雅县境内野生大熊猫数量也从第三次调查的4只增加到第四次调查的13只。

200多万亩森林撑起“洪雅绿”,扮靓了洪雅,让洪雅美在四季:春赏百花,一杯春茶伴着万紫千红,把春的味道留于唇齿间,也把春的风情融入了心田;夏享清凉,伴着鸟语蝉鸣,观飞瀑直下,品瓜果甜蜜,在茫茫林海中让一缕清风拂去心头的烦躁;秋观彩林,泛黄的银杏,火红的枫叶,勾勒出绚丽多彩的世界,一番别样的视觉盛宴闪耀登场;冬品瑞雪,一场雪染白了山林、村庄,目之所及,银装素裹,静美如一幅美轮美奂的山水画卷。

为了让洪雅更美,洪雅县在大力保护森林的同时,围绕绿色工业上规模、康养文旅上档次、现代农业上台阶,不断厚植生态优势,逐步形成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用“洪雅路径”交出绿色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新答卷。

近年来,洪雅县持续提升文旅品牌竞争力和影响力,形成多点多极支撑的全域旅游格局。下一步,洪雅县还将加速文旅产业提档升级,建设森林康养基地5个,培育森林康养林60万亩,森林康养产品50个,康养人家80家,力争森林康养年服务100万人次,森林康养年综合收入27亿元。

不断拓展特色农业空间,精心打造生态农业高效种植基地,并依托种养循环试点项目,实施沼液、水肥一体化精量灌溉等举措,推进化肥农药减量示范。以“中国高山生态绿茶”为定位的“瓦屋春雪”,正带领着老川茶走上质量升级、茶农致富的新路子。

洪雅县还致力于畅通绿色转化通道,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批绿色低碳高技术企业迅速崛起,规模以上工业、重点培育企业58家,为10家企业办理风险补偿贷款1.15亿元。

……

山以水而青,水以山而美。山环水抱的洪雅县正以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走深走实为契机,改革创新,乘势而上,不断为全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注入强劲动能,不断向建设“两山”转化示范县、绿色发展先行区迈出铿锵步伐。


文|臧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