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本溯源 绿色发展
“齐鲁石化-胜利油田百万吨级CCUS项目被誉为‘工业森林’,每年减排二氧化碳相当于植树近900万棵、近60万辆经济型轿车停开1年,可有力推进化石能源洁净化、洁净能源规模化、生产过程低碳化。”中国石化副总工程师兼齐鲁分公司代表、党委书记韩峰介绍。
2022年1月29日,仅用时96天,齐鲁石化-胜利油田CCUS项目全面建成中交。4月4日,随着第一辆满载二氧化碳产品的罐车出厂,运往胜利油田注气中心,标志着CCUS项目上游齐鲁石化二氧化碳回收利用装置一次开车成功。
二氧化碳管道输送工程项目自2022年8月25日开工之日起,历时不到一年时间,2023年4月30日实现全线贯通。管道全长109公里,设计最大输量每年170万吨。随着管输项目的投用,CCUS装置二氧化碳全流程成本将进一步降低,齐鲁石化全产业链竞争力也将逐步提升,CCUS即将开启新的征程。
“同属中国石化,齐鲁石化和胜利油田合作的CCUS项目具有天然的优势。下一步,将按照集团公司统一部署,尽早投用齐鲁石化到胜利油田的二氧化碳输送管道,进一步降低运输成本,打造成可复制可推广的CCUS全产业链示范基地和标杆工程。”齐鲁石化总经理、党委副书记王玉亮说。
据统计
CCUS项目建成投用以来
已完成二氧化碳出厂61.53万吨
相当于种植550万余棵树的减碳效果
该项目用氢为齐鲁石化氯碱厂电解盐水的副产品,纯度可达99.99%,完全符合国家车用燃料电池氢气标准。作为世界上已知密度最小的气体,氢气的化学性质决定了其燃烧产物只有水。相较于传统化石燃料,燃料电池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与内燃机相比,效率提高两倍到三倍,其环保价值不言而喻,被誉为燃料界的环保“天花板”。
燃料电池用氢项目的实施填补了齐鲁石化制氢、储氢、充装、外供等领域空白,实现了氢气由自用到外供的历史性跨越。副产品氢气由自用转为外供,随之而来的是氢能源赛道的一场挪移,氢气在使用领域完成功能跃迁,其“身价”也在变换赛道后得到了价值变现。
项目投产以来
齐鲁石化已为氢燃料电池车
累计提供氢气约174吨
减少碳排放2610余吨
相当于植树10.6万余棵
与传统能源相比,太阳能是绿色清洁、可持续的能源类型,无燃料消耗、无噪声、无污染,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齐鲁石化向大地要效益,将闲置土地转化为真金白银,间隔不到一年时间,两期光伏发电项目相继建成投用。
据估算,齐鲁石化两期光伏发电项目每年可节约标准煤0.5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66万吨,相当于植树14万棵。
齐鲁石化追“光”而行,与“光”同尘,在这场广泛而深刻的“双碳”革命中,主动将光能纳入能源转型发展规划,争做洁净能源排头兵。
齐鲁石化两期光伏项目投用以来
发电量位居集团公司
炼化企业第一
2015年,我国新环保法规《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颁布,硫回收装置烟气二氧化硫排放限值被重新界定。此标准一经出台,便成为世界范围内有史以来最为严苛的一组标准,较原国标排放标准提升近10倍。此前,国内硫回收装置二氧化硫排放浓度规定不大于每立方960毫克。
一时间,原有硫回收装置所采用的工艺技术及配套催化剂性能已无法满足新一轮达标排放,国外也无此类技术的成熟经验可借鉴。硫装置到底应该何去何从?成为挡在齐鲁石化人面前亟待解答的一道难题。
面对这一严苛标准,公司高级专家刘爱华为首的齐鲁石化研究院硫黄团队早在2011年,国内专家研讨出台史上最严《环保法》之时,便未雨绸缪,开始潜心钻研这一技术。
经过潜心研究,他们终于力挽狂澜,打破“魔咒”,成功研发出降低硫回收装置烟气二氧化硫排放成套技术,实现硫回收装置烟气二氧化硫排放低于每立方100毫克,成为当时国内唯一满足这一规定的技术。此举有效推动了我国含硫废气治理技术的进步,为我国环保法规进一步升级提供了技术支撑。
2020年,该技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齐鲁石化自主创新研发的硫黄回收成套技术已取得美国、法国、加拿大、荷兰等十几个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专利,在全球工业烟气控硫领域独占鳌头。近三年累计新增利税10亿元以上,节约装置投资20.62亿元,降低装置运行成本2.80亿元。
截至2022年底
此成套技术已推广应用76套
据粗略估算
减排二氧化硫1.95万吨
相当于种植了1440万余棵树
“植树”超千万棵
以实际行动贡献自己的
一份“净能”力量
在持续转型升级过程中
走出一条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之路
来源:中国石化齐鲁石化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