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银昌担任主发布,通报了四川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工作情况,还特别邀请四川省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农业农村厅、省卫生健康委相关领导参加。

据通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四川省固体废物产生量呈逐年增长态势。全省每年产生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约1.6亿吨、农业固体废物约2.4亿吨、工业危险废物约500万吨、医疗废物约6万吨、大中城市生活垃圾约1600万吨,“十三五”期间建筑垃圾产生量约2.1亿吨,全省固体废物产生量居全国前列。

会议表示,在四川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在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共同努力下,四川省认真贯彻落实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一法一条例”,坚持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从源头治理、综合利用、安全处置三个维度综合施策,积极开展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农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等污染防治工作,不断提升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水平,严厉打击固废危废领域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李银昌表示,近年来,依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发展战略,四川省与重庆市共建“无废城市”,从强化顶层设计、加快能力建设、推动资源共享、推进信息互通、联合科研攻关、加强联合执法等六大方面,统筹推进重点领域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提升固体废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全省现有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389万吨/年(不含企业自行利用处置能力)、医疗废物处置能力13.17万吨/年,较第一轮中央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以来,分别增长316%和162%,新增医废应急处置能力952吨/天,疫情发生以来,全省累计处置医疗废物16.91万吨,含涉疫医废1.79万吨,做到监管服务和安全处置两个“百分之百”;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6万吨/天,城市(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9.5%,焚烧处理能力占比达到58%,成都、自贡、攀枝花、泸州、南充等市已基本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会议指出,完善法规体系,强化法定责任落实、提升固废收运能力和综合利用率、补齐固废无害化处置短板、防控固废环境安全风险是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重点工作。

会议最后,李银昌强调,“无废城市”并不是没有固体废物产生,也不意味着固体废物能全部综合利用,而是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充分发挥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一头连着减污、一头连着降碳的作用,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这是一个长期探索和实践、循环上升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下一步工作将加快立法进程,夯实部门监管责任;聚焦短板弱项,突出全过程管理;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整改落实;建立多元协同共治体系,强化联防联治。


(文图/康媛 丁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