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启武(中)
“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威风凛凛的执法行动,他只在背后默默以数据支撑;雷厉风行的“四不两直”,他只在背后悄悄用技术辅助。
“谁说对弈平凡的不算英雄”,平凡的岗位,敬业的精神,默默的守护,那道生态环境的“红线”。
“谁说污泥满身的不算英雄”,穿梭于下水道排污口、奔走在河流草丛间……泥泞与污垢,光荣无限;沉默的数据,斩钉截铁!
功成必定有我,功成不必我在!
他就是湖南省长沙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以下简称“长沙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李启武,长沙中心众多“孤勇者”中的一员。
监测为民,孤身走暗巷
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安全的“前沿哨兵”,直接决定生态环境工作做得好不好。在李启武的工作职责中,执法监测更是如此,既考验他的业务水平,还考验他的应变能力。
去年4月,长沙市某小区居民反映,离小区不远的某工厂疑似排放的废气有异味,影响了他们的正常生活。接到任务后,李启武立马带着监测人员赶赴现场。
来到现场后,李启武发现当地群众情绪激动,对于监测队伍有着强烈的排斥情绪。处置不当,极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
“作为监测部门,在那样的情况下很难得到投诉居民的认可和信任。”回忆起那天的场景,李启武仿佛又回到了当时紧张的场景。“几十人将我们团团围住,把我们堵在了监测的路上,还有人叫着要赶我们离开。”
沉默,现场群众的激烈情绪无法安抚;表态,稍有不慎就激发矛盾,兹事体大。李启武迅速作出判断,毅然用自己的专业优势担责表态。
“大家听我说,居民生活环境的好坏是政府和生态部门最关心的事,我们过来采样就是为了及时监测排放物的数据。请你们相信,我们一定会严格检测,用清清楚楚的数据说话!”李启武用专业人员的身份、将心比心的话语,终于使得现场群众的情绪缓和下来。
为了让小区居民放心出门、安心生活,长沙中心调动所有人员,连续一个月加班加点对采集的样本进行实验和分析。为了准确掌握事发地周边及附近敏感点空气状况,李启武多次带队到现场对排放气体进行检测。最终,长沙中心及时出具了完整的监测数据和报告,为相关部门提供了坚实的决策依据,确保事件得到圆满解决。
忠诚践行监测为民,人民肯定信任。李启武表示,应对紧急状况,不仅要仔细对排放地污染源、排放强度等进行摸排,同时要了解并回应群众的诉求,妥善处理好舆情。
工作以来,李启武被聘为湖南省首批应急专家库专家成员,先后负责或参与环境应急与纠纷工作20余起,其中多起事件的处理获得上级部门的好评。
站在光影背后的英雄
优秀的引领,技术的帮扶,这是长沙中心多年来能在各方面取得优异成绩的法宝之一。身为技术尖兵,又是领导干部,李启武对此一直身体力行。
“接下来是如何穿戴规范、采集隔离点的废水,请注意以下关键步骤……”2022年,湖南省新冠肺炎疫情呈多点爆发态势的时候,一段视频在湖南省环境监测系统火速“流行”起来。视频围绕监测过程防护、余氯现场测定、余氯执行标准这3个基层监测人员最难操作,但又是最重要的技术难点进行详细演示,将疫情期间如何对隔离点的废水采样监测讲解得明明白白,成了不少基层监测人员的“秘籍”。
这条视频就出自李启武的点子。
去年由于疫情反复,相关防控工作紧锣密鼓地布置起来,对隔离点的废水监测也成为了常态化工作。然而,这项工作却面临诸多困难。
例如,当隔离酒店产生废水的时候,监测部门需要做好病毒的监测工作,还要保证自身操作规范不被感染。此外,当时长沙中心下辖的环境监测站人员纷纷反馈,对废水的余氯快速测定以及其他实操流程存在疑问,无法开展接下来的工作。
用中心以前习惯的一对一精准技术帮扶,显然是杯水车薪。于是,李启武想到了用自制教学视频答疑解惑的办法。
李启武带领团队排查区县站相关疑点难点问题,一一梳理出解决方案。脚本打磨、参演、拍摄、配音、后期制作……四天两晚的奋战后,《新冠肺炎疫情医疗污水现场监测与防护要点》视频顺利完成,长沙中心第一时间将视频推送至基层监测技术人员手中,解决了疫情期间的监测难点。
学以致用、不断精进专业技能,是李启武的日常必修课。在他的办公室,入目皆是专业书籍,随手翻阅便看见不少注解写在上面。他坦言:“书就是我的朋友,有空就想翻一翻,必需紧跟新技术,监测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工作生活之余,李启武便常常捧着书籍研究学习,力求专业上的精益求精。
担任长沙中心副主任后,李启武带领分管科室同事共同探讨交流技术瓶颈,攻关工作中存在的难点、痛点,从科研规划、科研方向、科研选题、科研目标等入手引导基层人员进行科研创新,并且先后修订《污染源排放废水锰、铅、镉在线监测系统技术规范(DB43/T 969-2014)》、编制《噪声自动监测安装、验收、运行维护技术规范》等多项规范,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空白。
书友贤师,孤勇者从不孤独
李启武不仅以书为友,也善于在工作中学习,更能虚心以同事同行为师,以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技术水平。
除了长沙中心的本职工作,近年来,李启武主持或主要参与的国家、省级课题,重大专项就高达12项。每一次,他都能高质量地完成工作;每一次,他都能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学到新的知识。
2017年,国家启动重大专项调查工作,湖南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被湖南省环境保护厅指定为承担土壤专项技术牵头单位和质量控制单位。李启武作为土壤专项主要负责人之一,牵头专项工作的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工作,同时也是湖南省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成果集成报告编制小组的重要成员。
在接到任务时,离任务目标时间只有半年的时间,不仅如此,工作小组还要面对多项难题和瓶颈。例如,当时全省设立了4万个土壤监测点,而这些监测点总共会产生100万个监测数据,李启武要带领团队把控监测点采样、标准运输、数据分析等全部的监测环节,保障所有监测流程都采用标准的技术规范。
面对如此巨大的工作量,李启武以工作为“师”,带领技术团队创新工作方式,首次采取“天地一体”调查方法、创新“网络+”质量监督方式、创建四级管理体系,保证了土壤专项调查工作质量,顺利地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任务,获得了生态环境部等三部委“全国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先进个人”的荣誉。
工作这些年,李启武可谓荣誉等身:2015年获评原环境保护部国家环境监测“三五人才”技术骨干,2019年荣获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记功奖章,连续荣获湖南省第十四届、十五届、十六届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执法监测一等奖、应急监测一等奖、质量管理二等奖,获湖南省直优秀共青团员、湖南省环保厅优秀共产党员、湖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优秀党员、湖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先进工作者、湖南省环境保护厅“十二五”环境统计先进个人等各项荣誉20多项。
此外,他先后在Journal of the Air &Waste Management Association、《中国给水排水》《绿色科技》《环境保护》等期刊上发表论文 7篇,其中有3 篇被 SCI和EI收录、3篇作为第一作者;他还参与编写并出版专著2部。这些,大多是工作实践教会他的。
李启武将每一次专业领域的任务当作对自己的历练;将每一次的成功和荣誉当作对自己的激励。他说:“与更加优秀的人共事,能够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开拓自己眼界和视野,提升专业能力。优秀团队培养优秀的个人,优秀的个人组成优秀的团队,在长沙中心这个优秀的队伍里,能更好地发挥我的力量,我也一定会以出色的成绩不负环保事业的光荣使命。”
(文图 / 陈万龙 陶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