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东莞市生态环境局在市行政办事中心举办2023年东莞市生态文明大讲堂宣讲活动,主题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助推城市高质量发展。本次大讲堂系统介绍我国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有关情况和典型案例,共同探讨东莞如何推进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应急研究所)生态环境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许乃中副主任应邀授课。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吴对林,广东省东莞生态环境监测站站长李美敏,市生态环境局相关科室负责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相关单位代表、环境管理示范企业代表、高校代表共约300人现场参加活动,市生态环境系统干部职工及网友共约3.5万人通过网上直播聆听讲座。
“什么是生物多样性?”宣讲活动开始,许乃中首先抛出一个问题。他介绍说,生物多样性,是指各种生物之间的变异性或多样性,包括陆地、海洋及其他水生生态系统,以及生态系统中各组成部分间复杂的生态过程。“通俗地说,生物多样性就是形形色色的生命及其构成的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其保护核心是物种。”许乃中说。城市生物多样性,则是指城市范围内,除人以外的各种活的生物体,在有机结合的前提下,所体现出来的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在东莞,市域内拥有多种生态系统类型,如森林、湿地和海洋等;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各类珍稀濒危动物有147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有5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有34种。
涵养水源、净化环境、调节气候、物种保育……城市生物多样性是城市环境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城市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保障。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助于保障可持续发展基础、提升环境人居品质、优化城市发展格局、推动产业多元发展。
但是,全球经济发展与城市化带来严重的生物多样性丧失,1970年至2016年间全球各大洲的生物多样性丧失达到24%至95%左右。近年来,东莞城市化进程迅猛,自然生境被挤占,呈点状化、碎片式分布。另外,东莞生物多样性本底资料掌握不全,一些野生动植物生境被破坏,外来物种入侵现象严重,全市累计发现外来入侵植物、病虫害和水生动物102种。
那么,我们应该采取什么行动呢?
许乃中介绍,近年来,全国掀起各类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市、城区建设的热潮。如浙江磐安县在省内率先开展了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市建设试点,浙江丽水市发布了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引领区建设实施方案,深圳福田区推动建设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区创新试点基地,浙江宁波龙观乡开展了生物多样性友好乡镇试点建设工作等。这些典型经验可以为东莞全面探索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市的发展方向、建设模式、政策机制和技术路径提供参考,推动生物多样性融入城市高质量发展整体进程。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许乃中立足东莞生物多样性特点与保护需求,从顶层设计、保护修复、价值转化、基础保障等方面,具体分析东莞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方法和举措,引导社会各界自觉主动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宣讲现场,许乃中还就与会代表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解答和互动交流。
供稿:东莞市生态环境局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