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障移动伽马放射源在使用过程中安全可控,在贵州省生态环境厅的安排部署下,7月18日至21日,针对四川泸天化精正技术公司1枚II类铱-192放射源到贵阳市开展压力容器探伤作业的情况,贵阳市、县生态环境执法人员组成联合检查组,采取“突击夜查+驻厂帮扶”的形式,强化移动放射源异地作业监管,筑牢辐射环境安全底线。
检查组到达作业地点现场检查安保措施
据介绍,移动伽马放射源广泛应用于无损检测行业,用来检查管道焊缝是否存在气孔、针孔、夹杂、疏松等缺陷。因其源强高活度大、作业场所不固定、作业时间通常在夜间到凌晨进行,故极易发生放射源丢失、被盗或人员误照射等辐射事故,是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的重中之重。
7月18日凌晨,联合检查组采用不打招呼、直奔现场的方式,赴开阳化工探伤作业现场,对夜间使用移动放射源开展工业无损探伤作业活动进行专项检查。检查组抵达现场后,迅速查看探伤单位安全信息公示牌设置情况,对探伤单位的辐射安全许可证和人员资质进行核实;核查作业现场控制区、监督区警戒线、声光警示标识和电离辐射警告标识规范性;查验辐射剂量检测仪的配备情况和设备状态;检查放射源贮存场所安保设施、放射源出入库记录和放射源运输车辆启运前辐射监测情况等。
检查组检查放射源运输车辆
通过突击检查发现,探伤作业现场安全信息公示牌信息不完备、控制区和监督区划分不规范等安全问题较为突出。随后,检查组立即召开会议,反馈现场问题并提出整改要求,督促作业单位严格落实各项辐射安全防护措施。随后,检查组对该移动放射源探伤作业实行了全程驻厂监督指导,直至21日探伤作业结束,该枚放射源安全返回四川泸天化。
今后,贵阳市生态环境执法支队将结合放射源全天候在线监控系统,采取多种检查手段,对放射源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确保贵阳市成为非法移动探伤“禁地”和辐射安全“净土”。
(来源:贵阳市生态环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