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环境日即将到来,今年的主题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5月25日,遂宁市博视广电传媒有限公司携手遂宁市大英生态环境局开展了主题为“与自然相约与美丽同行”的2024年博视传媒小记者探秘之旅第十期活动。

活动当天,小记者们观摩体验了被誉为“手工制盐的活化石”“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世界近代石油钻井之父”,有上千年历史的卓筒井小口径井盐汲制技艺,参加了宋井桃源第一个蜜桃采摘节。参观了四川久大蓬莱盐化有限公司,了解大英制盐的历史故事和现代制盐工艺流程。走进大英郪江外国语学校废旧报纸创意艺术工作坊,学习如何利用旧报纸制作创意作品,掌握变废为宝技巧。


了解传承
感受古代井盐汲制技艺

卓筒井有“世界石油钻井之父”“中国第五大发明”之誉……在卓筒井镇宋井桃源景区,小记者们在导游的引导讲解下,了解卓筒井小口径井盐汲制技艺。

让小记者印象最深的是高5米、长15米的晒盐架。导游告诉小记者,晒盐架侧的筒车似圆盘状,圆盘的内圈安上木板,人在木板上走动,促使圆盘旋转,将晒坝架下石坑中的卤水输送到顶端天船,再通过天船底部空竹筒的小眼喷射到荆竹桠上,让卤水中的水分蒸发,卤水下滴,回流入石坑。

听完介绍,小记者们排队体验将卤水输送到顶端天船的过程。“今天了解到古代制盐非常辛苦,也教育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小记者罗梓恒说,回去后会将所见所闻讲给家人和同学听,让更多人了解卓筒井的故事。


变废为宝
废报纸化作精美艺术品

小记者们走进大英郪江外国语学校废旧报纸创意艺术工作坊,被《飞夺泸定桥》等一件件废旧报纸创作的艺术品吸引。 

工作坊负责人曾慧给小记者介绍,报纸可塑性强,经简单揉捏和加工后就能变成各种形状,也易于形成点、线、面等美术语言,“大家眼前这些作品都是废报纸通过撕、揉、搓、拧、绕等技法完成,用铁丝做骨架,然后填充,卷纸筒、撕纸条、拧绳子、缠绕而成。”

随后,小记者来到教室,在工作坊老师的细心指导下学习如何利用废报纸制作小艺术品。“把废报纸变成一个个精美艺术品,让我感受到任何一个看上去没有多大用处的东西,其实它都是有价值的。”小记者刘馨悦说。 

“举办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让孩子们感受大英的生态之美、自然之美、人文之美。”遂宁市大英生态环境局副局长熊伟说,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小记者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让他们在今后学习和生活中,用实际行动保护好家乡的绿水青山。(全媒体记者 侯跃 文/图)


信息来源:全景遂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