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关系着人们的身心健康,生态文明汇聚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程度的进步和人们对生态文明观念的增强。
为推进繁昌区生态文明建设,繁昌区政府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能源、新优势,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谋划和推进新征程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引领前行。生态环境保护是底线工作,是把政治责任体现在狠抓落实上掌舵定向,是把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作为“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具体行动引领前行,是把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治作为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和具体体现前进驱动,是把担当精神体现到实际工作中一路前行,是持之以恒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不断前进。
协同联动、共管共治、并行不悖。生态环境保护突出问题整改,必须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为抓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为导向,强烈的政治责任感抓好底线工作。在繁昌区政府主导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为前引的同时,乡镇全员联动,充分发挥各部门职能优势,集思广益,采用信息沟通共享,环境治理共治,能力协作共建的环境治理格局,形成协同联动、齐抓共管、主动作为、干在实处,构建环境治理“大联勤”工作模式,把群众身边不起眼的“小问题”,作为环境治理关注的“大事情”,聚焦百姓关心、社会关注、群众关切的生态环境问题,找准薄弱环节和症结所在,着力祛除难解“顽疾”,为优质生态产业发展腾出空间,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以过硬整改成效推动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到位,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致力于实现生态化和现代化共融共赢,努力实现繁昌区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多赢,和谐共存、并行不悖,为繁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绿色屏障、厚植生态底色。
属地联查、协同治理、筑牢防线。生态红线是不可逾越的,必须立足全局、统筹推进,汇聚合力,方能筑牢生态安全防线。环境治理,好的生态环境是基础,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必须紧密围绕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以属地部门联勤、联查、联动提高执法检查效能,以部门联动提升打击合力,坚持联勤、联查、联防“一盘棋”思想,“一体化”思维,“一把尺”监管,落实大气、水、固废污染协同治理、协同保护、执法司法协同等联防联治等“一套标准”。通过联动督查、协同检查、专业助力,区域配合,公众参与,构建起依法治污双赢、多赢、共赢格局,为共谋“一见事”,坚持控源截污、生态修复、末端提升等综合整治措施,坚持常抓不懈,拧紧安全阀、织密保护网,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做实,筑起绿色“安全防线”,积极开展创建绿色工厂、绿色矿山、绿色小区等创建活动,加快推进制造业绿色发展,扩大绿色制造体系覆盖面,以繁昌经济开发区绿色工厂、海螺绿色矿山为引领,推进区域企业和矿山加快绿色化、清洁化、低碳化、循环化改造,绘就出繁昌区高质量发展最美底色,让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美好的生态、生产、生活环境。
政企联治、服务民生、“增色赋能”。坚持政府主导、企业自治、群众参与,厚植为民情怀,增进民生福祉,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全面整改为目标,明确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和时限要求,开展“地毯式”整改,以“送政策、送技术、送方案、送服务”提升企业环境治理产业结构调整、提标企业生产节能改造,“走基层、找问题、想办法、促发展”深入了解企业所需、所急、所盼,给企业在环境治理中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还社会以宁静、和谐、美丽的生态空间。以“店小二”方式,主动上门服务,坚持分类施策、靶向发力,“一对一”“点对点”精准推送,打通环境治理“最后一公里”。以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为工作方针,全面落实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围绕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加强生态环境源头预防,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增效,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的引导和倒逼作用,以持续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让人民群众在蓝天白云下享受到繁星闪烁,水清绿岸、鱼翔浅底,鸟语花香、田园风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不断提高对优美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发展,为繁昌区高质量发展“增色赋能”。
在环境整治的道路上,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环境保护是新时代、新生活赋予人类的共同责任,我们在为生态、绿色、宜居、文明、安全、和谐点赞的同时,要知道生态文明建设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只有孜孜不倦的把保护自然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生态安全贡献繁昌力量砥砺前行。
文:鲁君元 芜湖市繁昌区生态环境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