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宪栋1 ,郝彦龙2 ,刘琦2
(1. 河北省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中心,石家庄 050000 2. 北方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石家庄 050011)
摘要:“无废”概念自提出以来,国际上和国内进行了大量积极探索。2019年,我国启动了“无废城市”试点城市建设工作,全国各地借鉴试点经验,相继开展“无废城市”建设。本文介绍了河北省在“无废城市”建设中的推进过程,建设立足点和特征,分析了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和短板,并对全省的“无废城市”建设提出展望。
关键词:无废城市;固体废物;进步;探索
Exploration and Progress of Hebei Provinc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 Zero-Waste City”
Meng Xian-dong1HAO Yan-long2LIU Qi2
Abstract:Since the concept of "zero-waste" was put forward, a lot of active exploration has been carried out internationally and domestically. In 2019, China started pilot city construction of "Zero-Waste City". All parts of the country have learned from the experience of the pilot projects and successively carried out the construction of "Zero-Waste City" .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rogress, foothold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Zero-Waste City" in Hebei Province, analyzes the problems and shortcomings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and puts forward prospect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Zero-Waste City" in the whole province.
Keywords:zero-waste city; solid waste; progress; exploration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固体废物的产生量急速增加,数量庞大,各类工业废物、农业农村废弃物、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呈逐年上升态势,若不进行妥善处理,将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同时,固体废物是放错位置的资源、是城市宝贵的财富,如不能有效回收利用,将对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对固体废物从源头上进行减量化,然后进行分类资源化利用、充分循环、妥善处置,最终建成“无废社会”,也必将带来显著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
“无废城市”是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无废城市”并不是没有固体废物产生,也不意味着固体废物能完全资源化利用,而是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旨在最终实现整个城市固体废物产生量最小、资源化利用充分、处置安全的目标,需要长期探索与实践[2]。
本文介绍了河北省在国内“无废城市”建设中的探索和进步,分析了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和短板,并对河北省全域“无废城市”的建设提出展望。
1. 国内外“无废城市”建设开展情况概述
传统城市的发展大多建立在资源过度消耗、环境破坏的不可持续的模式上。固体废物污染是破坏生态环境和引起安全事故等灾害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实现城市固废的可持续管理已经成为一项全球性的挑战[3]。在这种背景下,欧盟、北美、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纷纷以“无废社会”“无废城市”等理念为引领,在固体废物综合管理方面开展了积极探索[4]。
2018年12月,我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正式启动了我国“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2019年联合国第四届环境大会上,“无废城市”也是各国关注的重点议题,很多国家政要提出推动零废物的必要性。
1.1 “无废”理念发展和国际行动
1973年,美国保罗博士首次公开提出“无废”(zero waste)一词,用于化学品原料回收。1989年,美国加州通过《综合废物管理法案》,设立废物填埋减量目标,“无废”理念首次进入法案,直接驱动了最早一批“无废城市”在美国西海岸出现。1996年,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通过《到2010年实现无废(No waste by 2010)》决议,成为世界上首个官方设立“无废”目标的城市。2002年,国际无废联盟(NGO)建成,此机构成立以后,制定了一系列有关制度来引导国际零废工作的发展。2005年,欧盟发布《废物纲要指令》,提出回收城市垃圾的目标,为各成员国制定废物管理政策和目标提供了参考。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废弃物管理体系的完善,建立“无废城市”成为越来越多国家和城市的规划目标。国际社会成立了“无废国际联盟”、欧洲国家成立了“无废欧洲网络”、日本成立了“无废研究院”等组织,在2018年全球23个城市联合发布了“建立无废城市”的宣言[5]。2019年无废理念写入联合国环境大会第四届会议第4/8号决议—《废物无害环境管理》决议。以日本为例,从2000年开始推动循环型社会建设,已经坚持了近20年,并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积极引领、产业界和民众的积极参与下,取得明显成效:在源头减量方面,一般废弃物(生活垃圾)、产业废弃物的产生量先后于2000年、2005年前后开始减少,预计2025年人口侧循环利用率可达18%,出口侧循环利用率可达47%,最终处置量将控制在1300万吨。[6]
虽然说“无废城市”在国际上并没有统一的明确的定义,但它的核心都是围绕减少固体废物的焚烧和填埋,促进固废源头减量化与过程资源化,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的。并且,通过对不同国家“无废”建设案例的分析,再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我国建设“无废城市”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1.2 我国“无废城市”建设的推进
2017年,中国工程院多名院士联合专家向党中央、国务院上报院士建议,首次提出“无废社会”和“无废城市”概念,得到中央高度重视[7]。
2018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开展“无废城市”试点。同年12月,为指导地方开展“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指出: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固体废物管理,探索建立量化指标体系,系统总结试点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建设模式。该方案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无废城市”建设正式启动。
2019年4月,生态环境部会同相关部门筛选确定了“11+5”个试点城市和地区,河北省雄安新区入选为全国首批地区试点之一,试点周期为2年。生态环境部通过印发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编制指南和建设指标体系、举办培训及交流会、组织专家组件国家技术帮扶工作组等,为确保各地实施方案编制质量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同年9月,“11+5”个试点城市及地区“无废城市”实施方案通过专家评审。试点城市的率先建设,为建设“无废社会”打好了基础。
经过2年多的探索,试点城市在固体废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都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形成了一系列改革举措和经验做法,为在全国范围深入开展“无废城市”建设积累了经验,探索了途径。
2021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明确选取100个左右地级及以上城市开展“无废城市”建设,鼓励有条件的省份全域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河北省石家庄市、唐山市、保定市、衡水市入选此次建设名单。同年12月,生态环境部等18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指导地方开展“无废城市”建设。至此,全国各地区“无废城市”建设开始如火如荼进行。
2. 河北省“无废城市”建设总体推进过程
在这样的背景下,根据国家“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的工作要求,2022年1月,河北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冀传〔2022〕1号),明确提出在各设区市开展“无废城市”创建。同年3月,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河北省“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该方案包含“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实施步骤、保障措施”四部分内容及63项具体建设指标。方案要求各市同步启动“无废城市”建设,有序纳入国家建设行列,形成雄安新区率先突破,各市梯次发展的“无废城市”集群。目前雄安新区按照“无废城市”建设要求持续推进,石家庄市、唐山市、保定市、衡水市正在积极推进相关建设工作,其余各设区市、县(市、区)都将同步开展。
3. 河北省“无废城市”推进工作的立足点和特征
3.1 加快雄安新区“无废城市”建设
国家明确将雄安新区定位为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协调发展示范区、开放发展先行区[8]。作为国家首批“无废城市”试点地区,雄安新区率先形成“无废城市”建设综合管理体系,发挥示范带动效应:打造了固土协同资源化利用模式、河道底泥资源化利用模式;建设了“无废城市”管理平台;打造了“无废乡村”试点示范、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示范区、有机废物堆肥细胞工程示范区;构建生活垃圾、医疗废物等城市固废综合协同共治、资源耦合的低碳循环体系。
3.2 因地制宜,全域推动“无废城市”建设
河北省地势特殊,是中国唯一兼有高原、山地、丘陵、平原、湖泊和海滨的省份。河北省工业门类复杂,是一个以装备制造、钢铁、石化、食品、医药、建材、纺织服装等七大产业为主导并涵盖40个工业行业大类的较为完备的产业体。各城市的“无废城市”建设应与本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相融合,与解决本地突出矛盾相结合。根据河北省不同城市地区的地理位置、城市定位、特色经济等,需因地制宜,制定高标准、能落地的“无废城市”建设方案。
保定、廊坊市和雄安新区等环京津核心功能区,张家口、承德市等冀西北生态涵养区,以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转变为抓手,以产业转型和“无废”旅游为突破点,推动绿色发展。
唐山、邯郸、邢台等钢铁、煤炭、化工资源型城市加快现代化转型。加快石化行业由传统原料型向材料型转变,重点建设精品钢铁、化工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形成产业集约化、产品差异化、技术高端化、工艺绿色化、生产安全化的现代化工产业体系。
秦皇岛、沧州等沿海城市以美丽海湾建设为立足点,推动低碳发展。
其他城市地区围绕城乡固体废物资源回收利用,以绿色种养农业循环为着力点,建设高标准示范基地,推动循环发展。
3.3 促进京津冀“无废城市”协同发展
河北省内环京津,“无废城市”的建设在顶层设计和规划工作上要与京津协同,构建京津冀“无废城市”集群。加强京津冀区域间资源的对接合作,推动京津冀大宗固废跨区域协同处置利用,构建京津冀共享共生的工业绿色发展生态圈,推动京津冀共享处置设施建设。
4. 河北省在“无废城市”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短板
产业转型。河北省重工业比较发达,属于制造大省,工业大省,截至2020年,河北省钢材、汽车轮毂、皮卡、乳制品、维生素C等产品产量居全国第一。为贯彻落实国家《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河北省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工业低碳转型的任务艰巨。
意识转变。企业配合和公众的广泛参与是保障“无废城市”推进的重要基础。到目前,城市“无废”理念尚未充分普及,鼓励龙头企业牵头建设,调整公众思想观念,转变公众生活方式不是易事,需要通过大力宣传和引导,动员企业和民众积极参与到“无废城市”建设和决策中来,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打造企业、公众、政府“铁三角”。
人才培养。“无废城市”的建设涉及多个任务、多个行业,需要人才的加入来补齐技术短板,强化人才“硬支撑”,为“无废城市”建设注入新动能。如何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激励人才,也是一道时代赋予政府和企业的发展命题。
5. 河北省“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展望
“无废城市”是一种先进的城市发展模式和管理理念,虽然“无废城市”在我国是首次提出,但是试点城市的建设已取得一定成效。在借鉴试点城市成熟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我省实际发展状况,针对不同城市地区的经济发展特点,积极发展因地制宜、特色鲜明的“无废城市”,对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升全省固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助力绿色低碳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也有望以改革驱动助推我省经济进一步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杜祥琬,刘晓龙,葛琴 等. 通过“无废城市”试点推动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建设“无废社会”战略初探[J].中国工程学,2017,19(4):119-123 .
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8〕128号[A/OL].(2018-12-29)[2019-12-25].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
-01/21/content_5359620.htm.
郑凯方,温宗国,陈燕.“无废城市”建设推进政策及措施的国别比较研究[J].中国环境管理,2020,12(5):48-57.
李玉爽李金惠. 国际“无废”经验及对我国“无废城市”建设的启示[J].环境保护,2021,49(6):67-73.
邱启文 温雪峰 赴日本执行“无废城市”建设经验交流任务的调研报告
蒙天宇.“无废城市”建设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中州建设,2019,(1):64-65.
马梦蝶.“双碳”目标下上海市“无废城市”建设的协同路径研究[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2,(1):37-39.
杜祥琬;,刘晓龙,葛琴 等.建设“无废雄安新区”的几点战略建议[J].中国工程学,2017,19(4):11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