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孝妇河畔,碧波荡漾,百花争艳,美不胜收。“妈妈你看,那几只鸟儿好漂亮啊,腿是红色的!”一个小姑娘开心地指着水面说。
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的好生态吸引了众多“红腿娘子”及其他鸟类前来栖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徐徐铺展。
谁能想到,几年前周村区的环境质量还是淄博市的“低洼地”,而现如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周村区2018-2021连续4年在市对区生态环境考核中小组第一;历史性获得两个全市“双第一”,即“十三五”期间优良天数、综合指数改善全市“双第一”,2019、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考核、生态环境质量提升攻坚行动成效考核连续两年全市“双第一”;淄博市生态环境局周村分局接连斩获全省“勇于创新奖”、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先进集体、生态淄博建设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主动谋划求突破
“乘着‘全员环保’机制的东风,我们终于将全区各部门职责边界分得比较清楚了,各个部门镇办协同共治,环境质量肯定能不断提升!”周村分局局长郭存亿说。周村区在2017年环境质量考核全市末位的情况下,把小组位次保二争一定为2018年的目标。全力落实市委“全员环保”改革号召,成立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为双主任的区生态环境委员会,以其他区领导为主任的12个专业委员会,确保生态环保工作高位推动。统筹推进生态共建、环境共治,不断梳理细化部门、镇办生态环保责任,印发《周村区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环境保护工作职责(试行)》《周村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部门职责分工方案》等文件,着力构建出内容完善、边界清晰的生态环保责任体系,有效避免责任多头、责任真空、责任模糊等现象,全区上下群防群治、多点发力,2018年环境质量考核实现全市小组第一。
周村区抓住环境空气流动性较大的特点,聚焦外部污染输送,主动与周边区域联防联控,破除大气环境达不到预期治理效果的瓶颈。先后与邹平市、章丘区签署《跨界污染联防联控合作协议》,建立起联席会议、信息共享、联合监测、联动执法等机制。开展跨市联合执法行动6次,整治“散乱污”企业3家,查办跨界污染信访8起,移交解决跨界污染线索30条。与邹平市、经开区完善邻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力争通过应急联动、信息共享,实现互相监督、互相制约,深入推进流域水质提升,破除水环境质量难以稳定达到Ⅲ类及以上优良水体的瓶颈。面对严峻的环保形势,主动谋新思变、沉着应对,在全市实施“五个率先”,即率先提出空气质量改善“双20”计划,率先开展夏秋季空气质量保障试点,率先开展家具制造、表面喷涂行业企业“油改水”,率先实行工业企业环境精细化管理,率先实行区级审批公示期满1个工作日办结。
“人工+科技”结合
空中有巡查的无人机,地面有监测的走航车,执法人员用PID随时检测VOCs是否稳定达标,专家团队对数据科学分析、提出决策建议,各镇办和相关部门共同落实到位……周村区形成了“人工+科技”一体化的监测、分析、溯源、监管闭环,绘制成靶向治理、精准治污“作战指挥图”。构建空气调度指挥、污染源在线监控、网格化环境监管、污染源信息数据库“四台融合”,通过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全程参与,在线平台实时监控,网格员末梢监督,数据资源中心提供有力支撑,将线上监管与线下检查有机结合,对生态环境问题平台化调度、即时化交办、清单化整改,确保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形成规范化一条龙运行模式。
周村区深入开展污染攻坚,2家电厂实现超低排放,取缔70余家燃煤窑炉,关停取缔或更换清洁能源69台燃煤锅炉,燃煤总量77万吨左右,仅占全市3%,剩余窑炉企业均更换天然气、电等清洁能源,并配套建设了治污设施。160家企业完成单一低效VOCS治理设施改造;5家重点涉VOCs企业完成高效焚烧炉建设,减排610余吨。指导20家企业实施脱硫脱硝提质增效工程建设,有效降低SO2、NOX排放量。4家重点涉水企业完成污水治理再提升,3家污水处理厂实施提标改造。严格建设用地准入管理,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实现有效保障,69处废弃坑塘摸排整治。建成危固废综合利用项目,加大资源循环再利用力度。
监管与服务并重
聚焦群众所思、所想、所需、所盼,周村分局力推“721服务理念”和“622工作法”,即七分服务、两分管理、一分执法,将60%的精力用于源头监管、20%用于督促整改提升、20%用于迎查陪检,坚持“管”“服”并重,实现监管有精度、执法有力度、服务有温度。
周村区充分发挥VOCs走航车锁定污染源头的作用,将执法方式由“大水漫灌”改为“靶向滴灌”,根据污染源定向施治,不断提升精准执法水平,对守法企业无事不扰。对管理粗放、排放不稳定企业加大检查力度,对严重环保违法行为坚决“刑责治污”。充分发扬“店小二”精神,实施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审批,是全市唯一承诺区级审批公示期满1个工作日办结的区县。对涉及重大环境风险的项目,聘请环保专家现场把脉开方,全力保障项目安全落地,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优先保障环境容量指标支持省、市、区重点项目,保证项目落地不受环境容量制约,推动资源要素向高端产业、优质企业集聚。通过环保世纪行、带市民代表看城市环境变化、“送法入企”等活动,注重与企业家沟通,让企业家了解生态环境政策和形势,争取在实际工作中的理解和配合,共同努力提升环境质量。
(文/李丹 淄博市生态环境局周村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