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齐河县地处鲁西北平原,与“泉城”济南隔黄河而望,是德州市唯一的沿黄县,黄河在齐河县境内蜿蜒行进62.5公里,地线长、险工多,被誉为“黄河咽喉”。

多年来,齐河县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统筹谋划,高位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聚焦大气、水、固废、总量减排、碳排放等工作任务目标,突出精准、科学、依法治污,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效,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全县的生态环境质量。

2021年,全县PM10、SO2、NO2、O3同比分别改善15.8%、27.8%、7.7%、7.0%;PM2.5同比改善24.0%、现状浓度全市最优,改善率全市第一,优良天数达到241天,同比增加11天,空气优良率达到66.6%,达到有监测数据以来历史最好。全年完成899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成为全省、全市完成农村治理任务最多的一个县;主要河流国控断面徒骇河夏口桥断面水质达到IV类标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

为确保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目标任务尽快落地见效,齐河县制订了《齐河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成立了专项督导领导小组,明确了各相关部门的责任清单。德州市生态环境局齐河分局及时召开了专题部署会议,制订了《德州市生态环境局齐河分局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以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目标任务,细化职责分工,层层压实责任,建立管理台账,制定任务清单、整改措施和完成时限,确保高质高效完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各项目标任务。

齐河县全方位贯彻“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原则,积极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加快推进黄河下游生态廊道和现代产业发展示范带建设,稳步提升黄河流域水安全保障能力,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步伐,纵深推进区域融合发展,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落地落实,努力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示范标杆和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齐河县实施新一轮“四减四增”行动,制定全县“四减四增”工作方案,充分发挥县生态委牵头作用,定期调度、督导相关部门“四减四增”工作落实情况。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统筹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确保取得实效。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全力打赢“蓝天保卫战”。生态环境部门不断加大重点区域、重点行业污染防治力度,积极推进重点企业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协同减排、协同治理。统筹推进水污染治理,全力打赢“碧水保卫战”。加强饮用水源地规范化管理,持续开展入河排污口规范化整治专项督导。扎实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全力打赢“净土保卫战”。严格管控危固废和环境风险,守牢环境安全底线。

为推动节能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完成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齐河县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实施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科技创新行动,争创碳达峰示范区。严格落实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要求,充分挖掘更多煤炭消费替代和碳排放指标,全力完成能耗强度降低和煤炭消费压减考核任务。按照清单化管理、分类处置要求,严格“三高”项目管控,重点管控钢铁、焦化、煤电、水泥、铸造、造纸等行业已建成的“三高”项目。把好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准入关口,所有新、改、扩项目,必须坚决实行产能、煤炭、能源、碳排放、污染物排放等“五个减量替代”,有力推动节能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落地见效。

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资源,以黄河国际生态城为“龙头”,全力打造沿黄文旅产业带,拉动产业升级,全县接待游客数量以每年约50万人次的速度稳步增长。积极探索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突出“一线一景一品牌”。坚持“项目集群化、品质精致化、基底生态化、全域融合化、品牌国际化”的思路,做强做大做优文旅产业,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样板。投资8.8亿元,建设1.5万亩的国家级湿地公园——黄河水乡湿地公园,黑天鹅、东方白鹳、灰鹤、白额雁等110多种野生鸟类在此栖息,实现了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维护生物多样性的多重效果,持续擦亮“黄河水乡、生态齐河”旅游特色品牌和生态底色,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文/德州市生态环境局齐河分局 刘学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