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全国两会在北京召开,“新能源汽车”成为今年两会期间的“热词”之一。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3月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年前两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情况非常好,均增长了一倍多,预计今年能达到预期目标,有可能大幅超出预期目标。
全国人大代表、江汽集团高级工程师周福庚,基于自身多年从事汽车产品开发和研究工作的经验,认真履职尽责,积极为我国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2022年两会期间,周福庚共提出四项建议,分别是《关于增加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动能的建议》、《关于进一步优化新能源乘用车使用环境的建议》、《关于优化新能源货车政策的建议》、《关于将新能源教练车纳入公共领域用车管理并鼓励推广的建议》,聚焦新能源汽车发展,就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等建言献策,受到广泛关注。
全国人大代表、江汽集团高级工程师周福庚
全新阶段:迈向高质量发展
当前,我国汽车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技术变革为行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点,也为我国汽车产业实现弯道超车带来历史性机遇。2020年11月,国务院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明确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要求。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引导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截至2021年底,全国新能源乘用车保有量达784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64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业步入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全新阶段。
周福庚认为,普及新能源汽车是各国实现交通领域碳减排目标的共同选择。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为实现更大突破,我国汽车行业应该继续推动新能源汽车的高质量发展,提高新能源汽车占比,同时提升能源绿色化水平,大力提升水电、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的使用率。
多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从无到有,从续航短、充电慢到进入长续航、慢充快充换电皆有的时代,如今的新能源汽车在技术、性能、质量和消费认知等方面已发生重大变化,正以喷薄之势为汽车行业注入新鲜血液。
掣肘之处:新难题亟待破解
周福庚表示,新能源乘用车作为国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近年来实现了高速发展,但也遇到了发展路上的掣肘之处,面临着新的形势和难题。
一是政策调整。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综合成本不断上涨,新能源汽车专属保险于2021年底上线以来,不少品牌热门车型保费上涨数千元,直接推高了车辆使用成本。同时,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的《关于2022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明确,2022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在2021年基础上退坡30%,新能源汽车主力车型纯电动乘用车补贴较2021年退坡约0.39万~0.54万元。且2022年将是补贴实行的最后一年,2022年底0.91万~1.26万元补贴全部退出。
二是原材料短缺、涨价。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的统计,与2021年初相比,主流三元锂电池正极材料平均价格上涨108.9%,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平均上涨182.5%,三元锂电池电解液平均价格上涨146.2%,磷酸铁锂电池电解液平均上涨190.2%。从世界范围内看,新能源汽车处于高速发展期,原材料生产能力建设速度跟不上新能源汽车发展速度,供需错配的状况在一段时间内难以完全改变。
三是新能源整车涨价空间极小。新能源汽车还处于市场大发展的初期,全产业链都处于成长期,消纳成本上涨的空间都不大。新能源整车生产企业大部分还没有盈利,处于仅有边际贡献的阶段。我国新能源市场前期是由财政补贴培育而成,市场不接受新能源汽车价格明显高于同等级传统汽车。
四是国外新能源汽车政策持续加码。德国将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延长至2025年,补贴额度由4000欧元提高至6000欧元。2021年9月,美国众议院民主党议员提出一项电动汽车税收抵免提案,提议在未来10年支出156亿美元,为每一辆在美国销售的电动汽车提供最高12,500美元的税收抵免。俄罗斯发布的《电动汽车生产和采用发展规划》,将斥资7770亿卢布(约105亿美元)发展电动汽车行业。
五是双积分交易价格跳水。双积分政策接力补贴退坡,成为助推我国汽车产业向全面电动化转型的关键政策之一。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出现了强力增长,加之配备制动能力回收和高效空调两项循环外技术车型的积分核算优惠政策,2021年积分市场将出现供严重大于求的状况,迫使积分交易价格大幅“跳水”,预计2022年交易年度新能源积分市场的平均价格会低于2000元/分,低于2021年度交易积分价格。
除面临上述形势变化外,周福庚认为,新能源汽车发展还面临一些具体问题。比如,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是以乘用车为主导,产业政策、社会资源等大多集中在新能源乘用车领域,新能源货车的发展有所不足,载货汽车新能源化发展势在必行且更为紧迫。
近年来,为推广新能源汽车,我国大力推动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2020年15个部委联合发布的《推动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行动计划》提出要提高城市公交、出租车网约车、环卫、城市物流配送、邮政快递、民航机场以及党政机关公务领域等新能源汽车应用占比。但是此处没有明确将环境污染大、行业成本剧增的驾考及教练车纳入公共领域。
此外,周福庚认为,很多消费者对新能源乘用车持观望态度,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车辆续航里程不足,难以满足远程出行需求,中途需要充电,往往面临“充电难”等问题。
多措并举:助力新能源汽车行稳致远
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周福庚保持乐观的判断。从长期来看,无论是实现国家的“双碳”目标,还是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叠加、商业模式的创新,都将在很大程度上加速新能源汽车的普及。伴随着芯片、动力电池等关键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上涨以及新能源车型补贴的退坡,虽然会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产生较大压力,但企业层面可以提升产品技术指标以提升市场竞争力,不仅有利于车企在过渡期获得更多补贴支持,同时也将在技术层面打造出有别于市场的差异化以及竞争力。
针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周福庚在两会期间提出的四项建议从国家、产业(企业)、用户三个层面探索解决之道。
首先,完善顶层设计。
建议在国家层面系统考虑汽车产业的“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由多部委协同开展研究(不但应该包括汽车产品使用过程中间的碳排放研究,还应包括汽车产品制造过程中间的碳排放和制造汽车使用的材料对应的碳排放),并制定适宜的行动方案,形成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体系框架。
建立积分市场供需调节及稳价机制。为避免积分市场价格大起大落,给我国汽车行业提供一个稳定的政策预期,建议在总结《双积分办法》出台后的几年交易和积分合规实践的经验教训基础上,优化双积分管理政策框架,建立积分市场供需调节及稳价机制,未来有序地与碳管理政策框架及碳市场配额交易等进行衔接。
其次,创新政策扶持。
再次延长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政策。免征购置税政策延续有助于缓解2022年补贴政策退坡后新能源汽车的购置成本上涨幅度,免征购置税政策的延续作为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后的一大利好,将继续发挥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巩固新能源汽车发展成果的作用。
在使用环节给予新能源汽车更多优惠。在电费优惠、停车优惠、破除二手车流通障碍、降低保费等方面出台支持政策,使产业支持政策由购车前向购车后的使用环节转移。同时,逐步取消各地新能源车辆购买限制,推动落实免限行等支持政策,探索设立新能源汽车消费比例,刺激新能源汽车消费。
优化新能源货车用车优惠政策,包括降低车辆购置成本、降低新能源货车用车成本、鼓励地方开放路权;适当放宽2年2万公里的补贴门槛,改为2万公里达标后即可申报;加快新能源货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等,优先完善新能源货车高频使用场景(快递、邮政、城配等周边的充换电基础设施体系)。择优改造部分场景的充电设施,同时符合新能源乘用车和新能源货车充电使用条件。
将新能源教练车纳入公共领域用车。根据相关规划,到2035年,我国公共领域用车将全面实现电动化,为此,工业和信息化部准备在公交车、城市物流车、环卫清扫车等方面进一步推动电动化。建议将新能源教练车纳入公共领域用车管理。同时,要出台相应政策引导各地公安考试机关示范应用新能源考试车。
最后,提升用户体验。
为破解用户“充电难”的问题,周福庚提出“夜晚波谷充电免费和加大高速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两点建议。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考用户用车场景,从新能源乘用车使用环节着手,如提高新能源乘用车充电便捷性、实施波谷充电免费,多措并举,为用户创造便利、实惠的用车条件,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比如,创新高速公路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机制,加快国内主要高速公路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和运营管理,破解高速公路“充电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