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市沙洋县2023年水稻种植面积133.3万亩,其他农作物26.7万亩,秋收秸秆产生量约87.5万吨,可收集量62.9万吨,直接还田量36.8万吨,剩余26.1万吨需要打捆收集及离田利用。沙洋县坚持堵疏结合,强化源头管控,重点在秸秆综合利用上下文章,多渠道、多形式拓展秸秆综合利用渠道,提高秸秆附加值、提高秸秆离田率,助力秸秆露天禁烧工作取得实效。
一、强化社企合作,提高收储积极性
沙洋县后港镇探索建立“村级合作社牵头、草企主导实施、农民积极参与”的秸秆回收综合利用工作机制,鼓励辖区村级专业合作社牵头,采购专业回收设备按组按片进行打捆回收。利用支部主题党日、湾组会、屋场会广泛宣传焚烧秸秆的危害,强化村民环保意识,共同商议将水稻收割留茬控制在15cm左右,由秸秆综合利用企业定向回收,留茬高度符合标准的农田,收割时由企业向农户每亩奖补10元至20元。全镇日均投入50余台打捆机进行作业,每天可回收2800亩地秸秆,以每吨400元的价格分别送到辖区4个镇收储点进行储存。目前,全镇已回收水稻秸秆6.2万余亩,收储秸秆2.2万余吨,创造价值880余万元,其中自购打捆设备的云山、乔湖、黎坪等7个村预计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20万元。
二、拓宽利用渠道,增加秸秆附加值
沙洋县毛李镇积极探索、拓宽秸秆综合利用渠道,与湖北勤炫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方式发展赤松茸,以200元/亩的价格流转15个村农户的冬闲田种植赤松茸近千亩。经测算,该模式种植一亩赤松茸消耗水稻秸秆3-5吨,预计亩产4000斤,亩平均可获纯利5000元以上。目前,种植规模和销售链条都已经基本形成,后续将继续加大技术和营销支持,扩大种植面积,帮助农户获得更大的收益。马良镇利用汉江牛业发展有限公司秸秆基料化示范基地(马良),采取“公司+农户”模式,年收储利用周边400个农户近2万吨秸秆饲料,稻草秸秆收购价格450元/吨,玉米秸秆240元/吨,帮扶解决秸秆利用收、储、运环节难点和问题,切实提高秸秆露天利用率,实现秸秆效益最大化。
三、实行积分管理,激发村民参与性
沙洋县官垱镇马坪村以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为龙头,购回2台秸秆打捆机,实现秸秆离田并综合利用,同时结合积分制管理工作,对表现优秀的个人给予积分奖励,既增加群众参与的积极性,还能减轻秸秆禁烧的压力。马坪村村“两委”组织召开党员群众代表大会、湾组户主会议,广泛征求干部和群众的意见建议,结合积分制活动,制定并明确村民参与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的积分奖励规则,对积分靠前的农户和个人定期进行积分分享及奖励。将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纳入积分制奖励的模式,既处理了秸秆又激发了村民主动参与的热情。
下一步,沙洋县将持续保持秸秆禁烧高压态势,压紧压实秸秆禁烧责任链条,严格落实各项举措,积极拓宽秸秆综合利用渠道,全力筑牢秸秆禁烧“防火墙”。
供稿:荆门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 侯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