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四川省生态环境厅举办例行新闻发布会,会上通报了全省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情况。据了解,目前四川严格落实“清单制+责任制+销号制”,扎实推动各类问题整改,取得阶段性成效。
(四川省生态环境厅新闻发布会现场)
“2018年以来,国家累计向四川省移交了6批次长江警示片问题、3批次黄河警示片问题共96个,已完成整改74个。”四川省生态环境厅环保总监刘华太介绍。
“在省级环保督察问题方面,共9982项整改任务,已完成9789项,完成率98.1%;群众信访举报共6920件,已办结6881件,办结率99.4%。”刘华太提到,其中,南充砂石码头侵占岸线、甘孜比特币挖矿、宜宾餐饮趸船整治、攀枝花矿山生态破坏修复等问题整改成效明显。
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成效,直接反映在环境质量的改善上。今年1至6月,全省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33.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7%,优良天数率为87.1%,同比上升4个百分点;重污染天气天数同比减少了14天,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达到“十四五”以来最优水平。全省203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到98%,同比上升1个百分点。
“2024年上半年,四川省审批项目环评2686个(含辐射项目189个),涉及投资约7203亿元。”会上,刘华太还通报了2024年上半年重大项目环评服务保障情况。
在国家层面,四川协调推动引大济岷、大渡河老鹰岩一级水电站2个重大项目通过生态环境部环评审批。在省级层面,四川开辟重点项目环评审批“绿色通道”,高效完成绵竹抽水蓄能电站等20个重点项目和包括阿坝—成都东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等4个省重点电网项目以及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肿瘤中心核技术利用项目等在内的50个核与辐射项目环评审批。
下一步,四川将重点从3个方面发力,高质量高效率推动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到位。一是持续开展百日攻坚行动。坚持化解存量、遏制增量、提升质量,再集中3个月左右时间,在全省范围内拉网式开展突出问题集中排查整治,再发现、解决一批突出问题。二是启动突出问题整改专项督察,聚焦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进一步加大督察执法力度。三是严格落实问效“七条硬措施”,综合采取调度通报、提醒督办、媒体曝光、约见约谈等措施,加快推动突出问题整改。
文/智勇 顾志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