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四川省生态环境厅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厅新闻发言人、党组副书记、副厅长,一级巡视员李岳东通报了四川省水生态环境保护有关情况。
2023年,四川省国考、省考断面水质和水功能区水质首次全部达到优良水质标准。从断面优良率提升来看,全省水质实现了“三个100%”的历史性突破;从重点流域水质改善来看,实现了长江、黄河干流及一、二级支流水质总体达Ⅱ类的历史性突破,国考断面优良率在全国排名同比上升1位,名列全国第一,创历史最好水平。
自2022年开始,四川省不断推动水环境保护工作由单一的污染治理向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协同治理转变,不断调整工作重心,坚持“夯实水污染治理基础”“补齐水生态保护短板”两手发力,着力提升水环境管理质效,在若干难点和关键环节上实现了新的突破。
发布会上指出,接下来的工作中,四川省将突出重点流域,巩固治理成效,加快工作转型和制度建设,着力在推动水环境治理提档升级、水环境质量稳定改善、三水共治成势见效等方面下功夫。以锦江美丽河湖打造、琼江水质持续攻坚、青衣江水生态修复、泸沽湖滨湖生态带建设、升钟湖和赤水河生态价值转换为重点,统筹流域水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修复,水文化拓展与生态经济开发,实现河湖生态系统功能、人文生态旅游功能、生态产业价值功能深度融合,通过三年集中建设,将“三江两湖一河”建成为可复制、可推广水生态保护修复“两山”理念实践示范和美丽河湖示范样板,成为彰显川渝特色的跨界河流联防联控示范标杆。
四川省始终坚持“以质量为核心”的环评监管要求,持续发布环评质量考评“红黑榜”,充分发挥正面激励和警示震慑作用,推动环评质量和审批效能提升。2023年共完成基础设施、资源开发、产业发展、核与辐射等项目环评审批5440个,涉及总投资约1.1万亿元。
2024年,四川省将继续发挥好环评优化作用,进一步完善服务保障机制、加强环评质量监管,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上马,守牢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刚性底线,既把该踩的刹车坚决踩住,也把该踩的油门坚决踩好,积极助推高质量发展。
文:四川省生态环境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