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桐城市认真贯彻落实《水污染防治法》《长江保护法》,把水污染治理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重要举措,统筹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和水资源管理,取得积极成效。

加强水污染防治。精准编制城市污水整治“一张图”,因地制宜稳步推进雨污分流改造,开展雨污混错接综合整治,完成新建污水管网5.87km,修复改造老旧管网21.47km。在完成镇政府驻地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的基础上,衔接乡村振兴资金1800万元,推进30个建制村生活污水治理达标和6个镇污水处理厂(站)提质增效。先后完成3条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实现去臭返清。

龙眠河城区段

加强水生态修复。实施小流域水质达标攻坚行动,申请获得中央财政水生态修复项目资金8000万元,完成孔城河支流三八河7.2km、龙眠河支流小龙河3km水环境治理修复工程,通过清淤疏浚、控源截污、生态活水、种植水生植物等措施,全面改善水质和沿岸环境。同时,龙眠河生态修复一期工程正在有序推进,涉及干渠和主河段总长约10km,建设河滩湿地约17万m2。严格落实长江“十年禁渔”,加大禁捕执法联合巡查力度,严厉打击非法捕捞行为,开展禁捕水域“清网”专项行动,销毁“三无”渔船4条,拆除拦网屏600余米,没收地笼、丝网等违规渔具478条。

引江济淮桐城段孔城河

加强水资源管理。扎实推进“河(湖)长制”,分级设立433名河湖长,858名村两委成员任小微水体河湖长。常态化开展巡河和“五清四乱”清理整治,各级河(湖)长巡河8029次,自查整改河(湖)“四乱”问题91个。配合开展“绿盾”行动,在长江鲟鱼段联合开展4次“清江行动”,重点打击长江水域非法采砂行为。完成市级河湖健康评价及“一河(湖)一策”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完成市域内5座小水电生态流量泄放达标和监管平台升级,进一步推动全市小水电绿色转型。

下一步,桐城市将以美丽河湖建设为引领,围绕“保好水、治差水、护饮水”目标要求,统筹推进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持续构建水清岸美的流域生态环境。


文:杨贤俊  桐城市生态环境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