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阡县聚凤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2017年习近平同志在参加党的十九大贵州省代表团讨论时强调要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创新发展思路,发挥后发优势,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续写新时代贵州发展新篇章,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

石阡县聚凤乡“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主要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突出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的“两山”实践的制度实践和行动实践,聚凤乡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支柱产业、特色产业都有自己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基地创建成功之后要助推经济发展,特别是要让广大民众得到实惠。为实现总书记提出的“生态文明出新绩”,国发2号文件的“筑牢两江上游屏障”,省十三次代表大会提出的“写好‘两山’大文章,做好绿色高地”,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的“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目标,聚凤乡正致力于推动“两山”整体建设,带动全乡经济社会发展,发展生态产业,使绿色红利越来越大,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更加夯实,努力走出一条以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带动生态旅游一同发展的“两山”转化之路。

坚持生态优先和规划引领,统筹开展乡村建设和管理

石阡县聚凤乡始终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穿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持续深化改革,优化居住环境,稳步推进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建设,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大对乡村环境保护的动态管理力度,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一是生态保护实现新进步。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治理责任,深入推进污染防治“五场战役”。大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完成18个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污水处理效率得到显著提升。投入140余万的乡级垃圾中转站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也已覆盖18个行政村。充分利用乡村两级“河长”“路长”和护路员、护河员、护林员等,定期组织动员开展环境卫生整治,规范集镇街道两旁车辆、摊位摆放,强化污染源治理,集镇公共区域环境卫生和农村环境卫生得到极大改善。对全乡45个饮用水源点水质进行检测,水质达标率达100%;对4个环保不达标的“散乱污”企业彻底整治,大气和水源污染物排放有效减少。同时,深入实施国土复绿工程、生态保护“六个严禁”和环保“利剑”行动,扎实推进“六绿”攻坚工程,聘请95名生态护林员、12名公益林护林员,2020年春季共补植补造和植树绿化1.25万亩,全乡森林覆盖率达72.87%。全乡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

二是城乡面貌呈现新变化。2015年成功创建市级示范小城镇和市级卫生乡镇,总投资6403万元推进集镇环形公路建设项目,投入7938万元实施了人居环境改善“三改一化一维”工程,涉及群众2154户;投入1929万元,改造农村危房1244户;全面完成344户易地搬迁旧房拆除和复垦复绿的任务,入住率大幅提高,“两头住”现象逐步减少;建成了江瓮高速公路佛顶山匝道口至集镇快速通道,畅通了外连大动脉,融入了县城30分钟经济圈。投入资金4258万元,累计建成34条“组组通”公路65.5公里,硬化串户路21万平方米,实现村村通硬化路、村寨互联互通,形成“外通内连、通村畅乡”的交通网络。定期开展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维护,各村用水管理协会已正常运行管理,水利设施全面改善,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有力;及时对中小型水库、蓄水池等进行全面除险加固、水毁工程修复,确保河道防洪安全。新建农村文化广场6个;新建改造公共卫生厕所9个。

保值增值自然资本,生态产业蓬勃发展

近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的指引下,聚凤乡党委、政府围绕“四乡”(茶叶大乡、商贸大乡、生态大乡、旅游大乡)建设目标,坚持以产业促发展,持续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依托现有资源和坝区建设,因地制宜发展“两茶一蔬一烟”(油茶、绿茶、蔬菜、烤烟),做大做强畜牧、中药材等新兴产业,产业结构得到有效调整。围绕《聚凤乡2022年至2024年产业发展规划》,2022年全乡种植粮食面积4.5166万亩,总产量1.27万吨;绿茶盛产面积1.4万亩,产值3874.12万元;油茶面积5.5万亩,规模油茶加工企业2家,产值4700万元;种植烤烟4150亩,产值1695.38万元,每年带动贫困户就业2000余人,烟农户年均实现销售收入20万元;精品蔬菜2000亩,产值1200万元;中药材6800亩,产值5400万元,覆盖贫困户213户722人;辣椒3000亩,产值1200万元;全乡共有大中型畜牧养殖场14个,规模农业养殖户22家,联结贫困户443户2969人;各产业发展动能不断增强,全县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现场会及全县农业工作现场观摩会先后在聚凤召开。对关口坳、大塘坳、后指甲、宰家屯、枫香屯坝上、下各旧、老屋基等地实施了5000余亩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总投资6651万元,促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建设6个500亩以上坝区,其中廖家屯坝区作为省级示范性坝区建设,坝区耕地面积1150亩,涉及农户430户1912人,其中贫困户150户589人;总投资2683万元的50万羽蛋鸡改扩建项目落地各村;持续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东西部协作资金1000万量化指甲坪等5个村500户脱贫户入股黔东科贸公司,目前项目正在建设中。

农旅融合,促油茶省级示范园区添绿增金

聚凤乡利用油茶园区紧邻江瓮高速聚凤匝道口的地理优势,结合“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按照“园区景区化、农旅一体化”的发展思路,围绕“春夏秋冬”四季休闲观光旅游体验为落脚点,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业,同时油茶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基础设施的改善。自油茶产业发展以来,全乡共整合资金200余万元修建了产业公路60余公里,硬化产业公路40余公里,形成了横到边,纵到底,遍布各个油茶产业带的交通运输网络,1000余户农户告别了农业生产靠肩挑马驮的历史。同时,聚凤乡还充分挖掘油茶花果同期的独特景致,大力打造观光旅游,依托油茶省级示范园区优势,在园区内大力实施绿化亮化工程,投资1500余万元修建了7个旅游景点。经过这么多年的精心打造,已累计投入资金3.05亿元,于2014年成功申报成为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力争把聚凤油茶园区打造成为一个集旅游、观光、休闲、养生为一体的“农旅融合,农旅一体”的综合园区。另外,挖掘出“茶香糯米鸡”、“全茶宴”等特色小吃,成功申报并获批AAA级景区,通过举办“农耕文化节”和各种类型的培训、观摩、滑翔飞行,越野驾驶体验等活动,多领域、全方位推荐和宣传油茶园区。油茶园区景区化已初具规模,已具备接待游客的能力,几年来,累计接待游客达3万多人次,2018年以来旅游收入首破百万元。多年来,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以“守护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积极探索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有效路径,推动绿色发展、共享发展、持续发展和开放发展;以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优化消费模式为根本举措,着力发展生态产业,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石阡县聚凤乡逐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双赢局面,成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乡的“两山”实践标杆。

 

文/:杜超  康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