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30日上午,江西省生态环境厅召开2022年12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

江西省生态环境厅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副主任熊伟林出席并介绍江西省2022年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抚州市生态环境局局长钱平、赣州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林宗圣、江西省生态环境厅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四级调研员王怀忠出席发布会,并答记者问。

记者:刚才新闻发布中提到,今年江西省研究出台了《江西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实施细则》,请介绍一下《实施细则》出台的背景、意义?

江西省生态环境厅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副主任熊伟林:督察整改是生态环保督察的重要环节,是检验督察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志。2016年7月,中央对江西省开展第一轮生态环保督察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始终把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重大民生工程、重大发展问题来抓,专门成立督察整改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动督察整改工作,并探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

2022年1月3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办法》。为贯彻落实《办法》,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江西省督察整改工作,江西省生态环境厅根据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结合督察整改工作实践,固化成熟做法、完善现有程序、细化工作要求,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认真研究论证,广泛征求意见,反复修改完善,起草形成《实施细则》。经省委、省政府批准,11月4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实施细则》。

研究出台《实施细则》,是江西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是推动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保障,是完善生态环保督察制度的内在要求,有利于推动各类生态环保督察整改工作落实,助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


记者:《江西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实施细则》的起草思路是什么,有哪些主要内容,下一步如何抓好贯彻落实?

江西省生态环境厅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副主任熊伟林:在起草《实施细则》过程中,我们注意政治性、规范性、操作性相统一,重点把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标对表《办法》精神要求,坚持系统观念、标本兼治,坚持严的基调、动真碰硬。结合江西省督察整改工作实践,将《办法》中的工作程序和监督保障两个具体操作方面章节,细化分解成编制方案、调度管理、销号管理、信息公开、监督检查、追责问责等6个章节。将2021年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移交追责问责线索调查处理,以及交办督察信访件分类管理等比较成熟的经验做法予以固化明确。提出加强与巡视监督、审计监督和党政督查等各类监督贯通协同,发挥监督合力,推动各类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和成果共享。

《实施细则》共十章28条。第一章“总则”明确了起草目的与依据、适用范围和基本原则。第二章“职责分工”界定了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机制设置及职责,明确了省有关部门在督察整改工作中的相关职责。第三章“编制方案”明确了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方案编制、报批、调整等程序要求。第四章“调度管理”明确了制定督察整改清单,定期调度并报告督察整改工作进展等内容要求。第五章“销号管理”明确了督察整改销号管理、条件和程序等内容要求。第六章“信息公开”明确了督察整改工作对外公开和宣传曝光方面的工作要求。第七章“监督检查”明确了将督察整改情况作为省生态环保督察内容,常态化开展监督检查并贯通融合各类监督推动问题整改。第八章“追责问责”明确了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曝光的典型问题和移交的责任追究问题联合调查、移送问题、作出处理等程序要求。第九章“纪律要求”明确了整改实施主体、省生态环保整改办和整改验收单位在督察整改工作中的纪律要求。第十章“附则”对《实施细则》的适用范围、解释机关和实施日期进行了规定。

下一步,生态环境厅将就《实施细则》组织开展培训解读,指导督促全省各地各有关单位准确把握督察整改方案编制、整改实施、督促检查、验收销号、定期报告和对外公开等工作要求,做好宣传工作,进一步营造精准科学、依规依法推进督察整改工作的氛围。


记者:党的二十大报告以及江西省第十五次党代会均对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提出明确要求,2023年江西省督察工作有什么计划安排?

江西省生态环境厅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四级调研员王怀忠:2023年,我们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十五届省委期间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计划(2022-2026年)》要求,纵深推进省生态环保督察工作。

进一步优化督察内容,分两批次对8个设区市开展例行督察,完成第二轮对各设区市督察全覆盖。认真组织督察前期线索摸排,扎实做好各项督察准备工作。继续优化方式方法,提升进驻督察质效,形成高质量督察报告、督察专题片、典型案例及问责线索。

紧盯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聚焦各类督察整改不力的典型案例和整改过程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视情组织开展机动式、点穴式专项督察。继续拍摄制作2023年省生态环境警示片,形成警示震慑,持续保持严的基调。

聚焦生态环保重点工作任务,推动“一市一档”建设,按照派驻区域建立完善生态环境基础档案、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清单、各类专项整改问题工作台账,加强数据分析、研判和梳理,及时准确掌握区域总体情况。常态化开展调研走访、跟踪回访,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跟踪督办、专案盯办。

细化落实生态环境部等18家单位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职能部门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推动承担重要生态环保职责的部门梳理细化生态环保方面的具体事项,明确牵头部门并进行公开。


记者:2020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了抚州市临川区抚北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入河排污口排水超标问题,目前整改进展情况怎么样?

抚州市生态环境局局长钱平:该问题披露后,抚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迅速作出了批示,市直相关职能部门认真履责,积极做好督促指导工作。临川区委、区政府积极担当作为,第一时间成立了整改工作领导小组,细化制定了整改措施和整改清单,先后投资1.82亿元用于项目整改。其中,投资8500万对园区污水处理厂进行提标和扩容改造,投资约2000万元对园区42.8千米的雨污管网进行提升改造,投资700万元建设了工业尾水排放管道,投资7042万元新建了12个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同时,对抚北工业园8家小散乱污企业关闭,对所有涉水的20家重点排污单位安装废水在线监测设施,实行24小时联网监测。该问题现已整改到位,从根本上解决了抚北工业园区污水对抚河的污染。

2016年以来,中央、省生态环保督察组及相关部门向抚州市先后反馈、披露各类问题共302个,其中需限期整改的241个问题已完成211个;交办信访件1100个,已解决1093个,解决率99.4%。

下一步,抚州市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在省生态环境厅的指导下,持续抓好督察整改,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市”建设,为建设美丽中国“江西样板”贡献抚州力量!


记者:赣州市是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生态屏障,生态地位重要,生态保护责任重大。近年来,赣州市有效利用中央(省)生态环保督察这把“利剑”,推动解决了许多环境问题,很好保障了生态安全。赣州主要采取了哪些做法,取得了哪些成效?

赣州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林宗圣:2016年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开展以来,赣州市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压实责任、分类施策、精准治污,常态化、长效化推进督察整改,取得了较好成效。目前,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等督察检查共反馈赣州市各类突出生态环境问题361个,需要销号管理的问题320个,已销号294个,销号率91.9%;转办信访件2133件,已销号2114件,销号率99.1%。

赣州的主要做法是强化组织领导,压实整改责任。结合赣州实际,市委、市政府科学制定整改方案,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坚持以上率下、率先垂范,通过召开专题会议、亲临一线调度等方式推动问题整改。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先后7次专题研究推进督察整改工作,市领导先后作出13次工作批示,督促各地各有关部门落实整改主体责任,狠抓问题整改,形成了高站位推动、高频次调度、高标准落实的良好格局。

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把督察整改作为各地各部门污染防治攻坚战年度考核等重要内容,推动部门联动、市县联动,统筹发挥10个专项整改工作组行业专业优势,组织开展整改销号“百日攻坚”“春雷行动”“回头看”等专项行动,全面传导压力,凝聚工作合力。对重点难点问题,实行整改任务清单化调度、台账式管理、挂图式作战,推动矿山生态修复、工业领域、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畜禽养殖等污染问题得到有效整治。今年以来,督察反馈问题、交办信访件销号率分别提高了39.3个、13.5个百分点,赣州稀土矿山生态修复治理模式被推荐为全国、全省先进典型案例。

健全整改督导督办机制,定期开展监督检查、跟踪调度,全年下发工作提醒函和督办函47份、通报8次,开展约谈3次,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倒逼整改落实。通过狠抓跟踪督办,督促各地各部门解决了一批长期想解决而未解决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推动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今年1至11月,全市中心城区PM2.5年均浓度值达2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1%,绝对值和改善率全省“双第一”;国控断面水质优良率达100%,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97.3%;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3%以上,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100%,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下一步,赣州市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断提高政治站位,进一步压紧压实责任,保持定力、持续发力,全面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巩固提升生态环保督察整改成效,奋力打造更高标准美丽中国“赣州样板”,建设革命老区美丽中国示范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典范区。


(图文/ 周娇 谭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