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由东莞市生态环境局主办的“美丽中国,诗意东莞”2023生态诗歌采风活动顺利举行。15位省内外诗人深入东莞市滨海湾新区、长安茅洲河、粤丰环保电力有限公司等生态亮点项目现场采风,实地感受东莞治污成效。
据了解,今年5月,生态环境部和中国作协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新时代生态文学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这是我国生态文学领域第一个指导性文件。《意见》从传播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等4方面明确了新时代生态文学创作方向。从深化推广作品征集和作家采风活动、加强交流研讨和理论研究、探索建立生态文学创作基地、拓展生态文学传播途径6个方面提出了发展新时代生态文学的具体举措。作为制造业名城的东莞,围绕打造“七个文化”之“生态文化”建设目标,配合即将举办的2023中国(东莞)森林诗歌节活动,举行这次生态诗歌采风活动。
海风吹拂,空气清新,鹭鸟在红树林上空盘旋、在海面觅食,共同构成一幅和谐的生态画卷。由蓝蓝、世宾、黄礼孩、胡红拴、方舟、林馥娜、林汉筠、蒋楠、刘大程、候平章、袁仕咏、沈汉炎、王胜江、孔鑫雨、蓝荷等15位省内外诗人组成的采风团一行首站来到滨海景观活力长廊,感受滨海文化,了解红树林与鹭鸟的生态故事。滨海湾新区通过红树林修复、河道清理,现在交椅湾板块长达1.93公里的滨海景观活力长廊(龙苗段)沿岸海堤,已经成为东莞人近距离观海的绝佳“打卡地”,也为鸟类、两栖类提供生境及迁徙通廊,白肩雕、黄嘴白鹭、黑脸琵鹭和小青脚鹬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纷纷来莞觅食。
其后,采风团走进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融合发展的壮美长卷,了解曾经的“黑龙”——茅洲河蝶变的全过程。东莞市以超常规举措全力推进茅洲河综合整治工作,茅洲河共和村断面水质持续向好。2023年1-6月,茅洲河共和村断面水质为III类水标准,从“黑臭河”到“生态河”,实现了水清、岸绿、景美,探索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成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
最后,采风团走进市区环保热电厂,参观粤丰环保主题馆,在声光电中领悟自然之美,体验垃圾变废为宝的绿色科技力量。
作为东莞“无废城市”建设主力军之一,市区环保热电厂主要负责中心四个城区及周边镇街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处理,日处理规模为3000吨,每年发电量约5.3亿千瓦时。而热电厂内的粤丰环保主题馆,为市民群众提供内容丰富、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参观学习场所,至今累计参观人数超过10万人次,广受好评。
这次为期一天的生态诗歌采风活动,让诗人们亲身感受了东莞优美生态环境的吸引力,并为东莞开展高品质生态诗歌采风创作活动,以生态诗歌采风创作的形式宣传生态价值理念叫好。诗人们纷纷表示,采风活动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触发了他们的创作灵感,他们将以诗歌为载体,用心用情讲好东莞生态环境保护故事。
此外, “美丽中国,诗意东莞”2023小诗人生态诗歌采风活则在7月21日举行,20位青少年小诗人在讲解员与诗人、诗教老师刘大程、祝成明的带领下走进东莞植物园、粤丰环保主题馆,探秘植物王国的多姿多彩,了解垃圾焚烧发电处理过程,在实地采风中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诗人、小诗人实地采风创作,以不同角度书写东莞的生态文化和城市的高质量发展,为我市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城市营造良好氛围。
供稿:东莞市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