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生态环境部在北京组织召开黄河干流中下游及部分支流入河排污口排查工作启动会,就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按照生态环境部的统一部署和安排,本次排查任务主要针对黄河干流中下游及部分支流,涉及山西、山东、河南、陕西、甘肃等5省31市(示范区)约7200公里的岸线,其中河南段、山东段直接由地方政府根据生态环境部前期卫星遥感解译的资料,组织人员开展现场排查,生态环境部对排查结果进行质控把关。

据了解,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将其作为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从源头推动黄河流域水质提升的“牛鼻子”。自2020年启动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以来,共排查出10万余个入河排污口,目前已初步完成溯源、监测工作,整治完成率超过90%,其中黄河流域超过95%。2022年,山东省黄河流域国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首次达到100%。

 记者从启动会上获悉,针对此次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山东省根据生态环境部配送点位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入河排污口再排查,采取省内交叉督查方式,对前期工作进行全面检验。山东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卢杰表示,在此次排查中,将对新发现的排污口开展监测溯源,制定“一口一策”整治方案,按照“依法取缔一批、清理合并一批、规范整治一批”要求,稳妥推进入河排污口整治。“到2024年6月底,山东省将全面完成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促进黄河流域水质持续改善,更好服务和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样板区建设。”卢杰介绍。

一直以来,河南省高度重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不断建立健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政策规划体系,加强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统筹治理,开展省辖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专项执法行动,与上下游签订了跨省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框架协议,优化黄河流域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结构,推动河南省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潘开名介绍,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从排污口管理倒逼岸上污染治理,加强污水管网建设和收集处理,夯实企业环境保护的主体责任,促进环境治理能力和水平整体提升,全力推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目前,河南省按照生态环境部的部署和要求,已经完成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历史资料的收集、汇总与分析工作,开展了无人机航测和卫星图像解译工作,同时抽调培训异地执法人员,做好排污口排查的各项准备工作。“认真履行排污口属地管理责任,切实抓好排污口的排查、监测、溯源、整治工作,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按照开展异地交叉排查要求,统筹岸上和水里做到‘应查尽查’,结合排污许可管理,一体化推进监测溯源工作,确保底数清、溯源准、台账全。”潘开名表示。

 

文/于宝源  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