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会透露,四川省生态环境厅与农发行四川省分行、农行四川省分行、工行四川省分行、国开行四川省分行、四川发展(控股)公司,四川金控集团、四川产业基金、省信用再担保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预计未来三年将带动生态环境领域投融资超2500亿元。下一步,如何持续推动与上述8家单位战略合作落地落实?
“此次签约,相比2020年那次,签约数量由2家扩大到8家,签约对象由银行1种类型拓展为银行、基金、担保、投融资机构等多种类型。”科技与财务处处长阳恺在答记者问时说,将从四方面开展针对性合作,推动美丽四川建设领域“政-金-企”互动机制持续走深走实。
一是强化与政策性银行的全方位合作。基于国开行“基础设施银行”、农发行“服务乡村振兴的银行”定位,围绕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实施、垃圾污水处理、清洁能源和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水利建设等领域,通过“投资、贷款、债券、租赁、证券”多元化金融手段,为生态环保领域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并通过其金融同业引领作用,带动更多金融和社会资本进入。
二是推进与商业性银行的专业化合作。有效发挥工商银行和农业银行金融专业优势,围绕降低发展“含碳量”、增加发展“含绿量”两手发力,聚焦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绿色建筑和基础设施绿色升级、“三农”绿色发展、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等领域,共同探索资源环境权益交易抵质押、“光伏+生态”融资等新模式,综合运用票据、理财融资、企业资产证券化等方式,推进生态环境金融服务创新合作,用“金融雨露”持续浇灌“绿水青山”。
三是开展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多元化合作。依托四川金控与再担保的各自特色,持续打造“川银绿金”绿充贷、“绿色担”贷款置换、“碳账户金融专区”“蜀担快贷”等绿色金融服务品牌,构建“产品+服务”“金融+产业”绿色金融生态链,建立生态环境领域“政府+银行+担保+再担保”新机制,推动合作建立“互联网+大数据+全产业链”的新型融资模式,持续强化科技赋能,健全生态环境领域绿色金融服务体系。
四是开展与投资主体的深层次合作。发挥川发展与产业基金投资引领者的作用,通过“投资引领、技术支撑、资产经营”和“投引联动、投贷联动”,创新“产业研究院+基金+科创项目”投资模式,形成“基金—科技—产业”良性循环,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用产业投资与基金投资两大手段,持续培育环保投融骨干企业,共建绿色低碳现代化产业体系。
来源:四川省生态环境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