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花铺镇生态产业发展典型事迹材

红花铺镇位于凤县东北,距县城42公里,距宝鸡市区60公里,其地遍生山果海红,清朝时设铺舍,故称红花铺。全镇总面积227.6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52平方公里,森林覆盖面积202.32平方公里,覆盖率达89%,全年361天空气指数优良。全镇农业人口1171户3692人,下辖4个行政村26个村民小组。红花铺镇四个村已实现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历年来先后获评“省级卫生镇”、“省级卫生先进单位”、“市级平安镇”等荣誉称号。

红花铺镇全镇上下按照“坚持绿色发展、聚力转型突破”的总目标,立足镇情,坚持把提升镇域经济实力与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工作重点,改变粗放利用森林资源方式,全面实施了乡村旅游、食用菌大棚种植、林麝养殖“三项工程”。


以秦岭生态保护为抓手,实现观念转变与经济发展新局面

红花铺镇位于秦岭腹地,有着丰富的森林资源,上世纪90年代,为了发展经济,改善生活条件,群众采伐树木出售,大量森林被破坏,森林覆盖率快速下降,群众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态环境变差了。

为了保护森林资源,本世纪初全域禁止砍伐森林,开展植树造林工作;实行退耕还林政策,4500余亩坡度25度以上的耕地变成了林地。通过各项政策支持,森林覆盖率持续回升。

近年来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环境理念感召下,人们彻底放弃了出售初级林产品的经济模式,探索产业转型,结合地理条件发展乡村旅游、食用菌大棚种植、林麝养殖等森林资源消耗量低的产业。

打造“约永生,品‘醉’美红花”乡村旅游,实现三产融合

为实现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的理想,利用我镇森林覆盖率高,负氧离子高,地下水品质高的“三高”特点,把永生村打造“岭南长寿第一村”,增加了餐饮、住宿、旅游产品销售等新产业,开发了风味独特的长寿宴,打造了农耕体验活动,建成了永生长寿宴餐饮基地和避暑基地。以乡村旅游带动地方特产木耳、花椒、核桃等产业发展,刷新使广大群众对“靠山吃山”理念的认识,找到了有经济效益、可持续发展、绿色环保的发展路径,先后荣获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陕西省乡村旅游示范村、宝鸡市十大美丽乡村等荣誉称号。

提高森林资源利用率,食用菌产业“1+N”模式引领发展

食用菌是红花铺镇的特色产业,因本地具有优越的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适合香菇、赤松茸、羊肚菌和茶树菇等食用菌生长。这里的食用菌不但营养丰富,而且味道鲜美,是天然、营养、绿色的健康食品,倍受人们的青睐,本地产品在市场极为畅销,价格稳定,效益可观,但传统木段种植方法需要大量木材。红花铺镇多方调研考证,引进嘉陵绿谷、新凤和等科技公司,采取“公司+集体经济联合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在白家店、红花铺、永生村建成3个食用菌种植示范基地,在草凉驿村建成食用菌产品研发基地1个。利用农作物废料栽培食用菌,代替原始木段栽培,减少木材消耗,不但能创造较好的经济效益,而且还有利于改善环境和改良土壤。目前三个产业基地种植袋料香菇50万袋,通过示范基地带动农户发展,计划全镇发展食用菌种植达到100万袋,年产香菇80万公斤,产值800万元。

推广林麝人工驯养,散发浓浓“致富香”

麝香是一种名贵中药材,但野生林麝濒临灭绝,为了保护野生动物,稳定麝香的市场供应,实施林麝人工驯养工程,在草凉驿村建设林麝小镇,进行驯养研究。项目于2019年6月建成,包含集中饲养区、散养区和综合服务区三大区域,饲养区现有标准化圈舍287间,入圈林麝230头;综合服务板块包括林麝博物馆、技术培训中心等,用于对外展示林麝产业,彰显林麝文化,提升林麝养殖水平。林麝小镇发展按照“特色引领、优势集成、利益链接、脱贫富民”的绿色发展理念,依托草凉驿村地理优势、生态优势,按照环境保护规范设计产业园。将林麝饲草种植、林麝养殖、林麝相关产品开发融为一体;同时大批量、大面积种植蛋白桑、构树,以林麝养殖带动植被绿化,全力打造农业转型新局面。由龙头企业引领,围绕林麝产业养殖、饲草种植定期为饲养、种植户开展培训,保障林麝养殖和饲草供应,增加群众收入。目前有省内外7家林麝养殖企入驻林麝小镇,全镇林麝存栏1700余头。